特斯拉股票拆分商业分析-特斯拉股票 拆分

tamoadmin 0
  1. 市值究竟应该怎么算,特斯拉为何能三倍于丰田?
  2. 特斯拉真的处破产边缘了吗?
  3. 一条传闻搅动股市,特斯拉的无钴电池真的那么重要?
  4. 与花过上百亿的5个人聊完,我们找出了汽车圈值得投资的方向

2007年的某个平常的午后,一位华尔街的私募基金掌门人接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电话:有人告诉他,在高盛总部,有个“怪人”正在大量购入对冲美国房贷体系的信用违约互换。

这个让银行债券交易员们笑得合不拢嘴的“冤大头”被当作笑话传遍了半个华尔街,但却并没让这位掌门人笑出声来。挂掉电话后,他立刻委派职员开始了对美国房贷信用体系的深入摸查。一周后,他用手中几乎所有的资金,同样购买了大量针对美国房贷的信用违约保险。

Steve?Ei***an本人(右)与《大空头》中饰演他的演员Steve?Carell

特斯拉股票拆分商业分析-特斯拉股票 拆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Steve?Ei***an?。十年后,他和另外几位“怪人”在这一年的经历被拍成了**《大空头》(The?Big?Shot),获得了当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多项提名。

这部**的内容取材于2008金融危机的真实故事,讲述了几位华尔街眼中的疯子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成功做空美国经济,在雷曼兄弟轰然倒塌的瓦砾下狂赚数百亿美元,成为了70亿人中为数不多的赢家。

这是对冲基金史上无可争议的巅峰时刻,也是无数投资者奋不顾身迈入“做空”行当的指南针。那位私募基金掌门人的原型Steve?Ei***an?,这位如今被尊为做空领域神级人物的大佬,依旧活跃在做空市场的一线。

在成功做空美国经济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埃隆·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

“价值摧毁者”

埃隆·马斯克感到十分愤怒。

虽然这位商业天才的脾气一向不好,但面对做空特斯拉的这群“饿狼”时,他还是不吝用刻薄的语言一次次地在公开场合加以冷嘲热讽。他不仅将空头们形容为“价值摧毁者”,就连作为平台机构的美国证交会(SEC)也难逃被其炮轰的厄运:“这就是一个喂肥了卖空者们的委员会,(做空)应该是非法的!”

话虽难听,但马斯克的愤怒并非无理取闹,作为一家上市未到十年的公司,特斯拉所经历的血雨腥风却比绝大多数纳斯达克中的前辈们更加猛烈。数据显示,今年2月,特斯拉已经成功“击败”苹果,成为了华尔街空头们做空最多的美国股票。

谁在做空特斯拉?在这个问题的已知层面上,做空特斯拉的团队名单集结着各界精英人才。他们中不乏像Steve?Ei***an?的顶尖华尔街精英,也有不少会计师、律师甚至前总统候选人的身影,最令马斯克感到揪心的是,这支队伍中还掺杂着许多从特斯拉离职的前员工。

与那些特斯拉的狂热追捧者们一样,特斯拉的空头们决意做空这支股票也遵循“价值投资”的原则。但不同的是,从他们的眼中看到的特斯拉,就如同一个巨大的、七彩的肥皂泡沫。

Kynikos?Associates?创始人兼总裁Jim?Chanos

“特斯拉是一家汽车公司,是一家高端公司,但它仍然是一家汽车公司,其利润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一样低。”?Kynikos?Associates?创始人兼总裁Jim?Chanos这样说。

在做空特斯拉领域,Chanos可以称得上是****之一,而且是关注特斯拉股价的人群中最理性的那一拨。在他看来,特斯拉尽管已经开始盈利,但其利润来源却仍然不是产品实际的销售,而是税收抵免。

“投资者们投资的是埃隆·马斯克这个人,而不是他背后的特斯拉。”在Chanos看来,这代表了特斯拉本身的市值“没有任何价值”,因为撇开马斯克带来的光环不谈,它只是一家还未站稳脚跟和实现稳定盈利的汽车公司。

特斯拉创始人兼董事长埃隆·马斯克

除此之外,Chanos与许多习惯严谨处事的老牌华尔街金融人们对马斯克与特斯拉的行事风格也颇有微词:“我们认为,特斯拉和马斯克先生对‘事实’的理解过于‘广泛’了。特斯拉发布过很多公告……而这些公告中,很多都是违背事实的。”

艰难等待与“集体幻觉”

做空特斯拉并非易事,有时候,它甚至比做空美国还难。在**《The?Big?Shot》中,Steve等人在美国房市真正***之前,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艰难等待。好似一个轮盘赌的开盘时间被强行延长了一万倍,在这一年当中,每一天对于空头们来说都是精神上的巨大折磨。

对那些专注特斯拉的空头们来说,做空美国所需的时间与压力反而要小得多。

尽管坚信特斯拉的价值泡沫终会破裂,但站在他们对立面的却是更多不按价值规则出牌的狂热份子。“当一只股票因其具有某些动态增长方面而不受估值的束缚,并且具有类似于‘邪教’的影响时,就必须离开它。”

在说出这段话后,Steve?Ei***an对特斯拉的做空就此告一段落,这是一次惨败的经历,让不知疯狂为何物的华尔街巨鳄近乎气急败坏地说出了“邪教”的字眼。

而对更多还在坚持的人们来说,对做空特斯拉的信仰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集体幻觉”:他们不能相信,自己精心计算出的模型和漏洞都无法阻挡特斯拉的狂奔,不按价值本身出牌的股价已经令他们损失了超过90亿美元,并成为了同行们眼中已然失败的人。

但更多人依然坚持相信这只是一个泡沫膨胀的过程。“实际上,特斯拉在?2019?年全年的美国收入比?2018?年减少了?14.9%。从特斯拉股票的股价走势图来看,没有人会猜到这一点。”市场分析师?Jim?Collins?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军的做空者们对特斯拉的研究更加鞭辟入里,这也给了他们更多的信仰支撑。但在更多跟随做空者的心中,对于特斯拉价值崩塌的期待已经变成了一场无法回头的“集体幻觉”。“只有相信特斯拉不久将会崩溃,我才能睡得着。”一位卖空者这样说。

另一种狂热

或许,特斯拉的那些坚定的卖空者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所产生的执念与特斯拉的狂热追捧者们别无二致,只是一体两面的不同走向而已。坚定看涨与看跌本身都是一种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顺应潮流才能得到收获。

在这场围绕特斯拉的赌局当中,最聪明的人或许依旧隐藏在暗处。

近日,金融机构S3?Partners的数据显示,在2月24日至3月3日期间,市场卖空规模增加了近150亿美元,这使得美国国内股票空头规模达到8480亿美元,其获利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美股数次熔断后仍在继续增长。

从2月24日算起,做空投资人赚得最多的一只股票正是特斯拉。S3?Partners指出,在这7个交易日中,因为特斯拉股价暴跌17%,特斯拉股价将下跌的做空投资人收获了11亿美元的利润。

而在空头们终于迎来狂欢的时刻,马斯克却对这群“价值摧毁者“们的胜利表现出了异常的淡定。在自己热爱的推特上,面对粉丝“如何看待特斯拉股价狂跌”的尖锐提问,马斯克却没有如往常一样忍不住开喷,而是十分理智、中立、客观地表示:特斯拉的股价前一段时间确实有点高了,所以“应该得到修正”。

马斯克真的认为800美元的特斯拉“太高了”吗?

作为特斯拉价值最坚定的追捧者,如果事实正如价值投资者纳德所说的那样:“所有特斯拉的粉丝都发疯了”,那么马斯克绝对是往他们的酒杯中狂加的那个,800美元不会是马斯克预期的最高点。毕竟,即使是现在的局面下,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员们都为特斯拉的股价开出了1300美元的高价。

因此,马斯克的平静背后,也许隐含着在特斯拉赌局中制胜的关键。

几日前,有消息传出,沙特数十位王子们正将手中资金用于做空原油期货,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收入,足以弥补低价卖出原油所损失的收益。“如果说原油期货市场存在庄家的话,那么这个位置一定非沙特王储莫属。”

站在特斯拉风暴中心的马斯克,也比所有的粉丝与空头更能感知到变化的风吹草动。若要令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狂人自行选择,他是否会寻找到一条新的盈利途径,同时又并不伤害公司本身的发展呢?

“特斯拉的股价已经如此不可思议,我们认为即使是马斯克本人也会做空特斯拉。这和技术无关,(特斯拉)已经成了华尔街新的。”这段来自香椽研究机构(Citron?Research)几个月前的观点,此时也许更加值得仔细品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市值究竟应该怎么算,特斯拉为何能三倍于丰田?

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原因基于技术可以随时基于特斯拉毁灭性的打击

美系新势力·特斯拉 汽车 是家怎样的企业? 由于诞生于美国的车企总是会被有些人高看一等,因为美国的「标签」似乎代表了全球最先进的 汽车 工业;鉴于各个领域的诸多公知总是喜欢带节奏,同时大批缺少对美国真实情况理解的人善于轻信,结果造成了“逢美必捧”的现象。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仅限于美系 汽车 ,文化层面的因素决定现实情况几乎是“逢外必吹”;不论产品品质究竟如何,只要不是中国制造“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先进产品”。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结果却基本都是相反的,特斯拉尤其是差。

最新消息:美股开盘 科技 股受到极大冲击,特斯拉属于 科技 板块所以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周二收盘特斯拉数据如下。

美国近期的动态应当无需赘述,但是特斯拉这家「全球车企」理论上是不应该受到如此巨大冲击的。因为毕竟还有中国 汽车 市场,还有一批崇尚外国品牌 汽车 的消费者;然而这也挡不住美系车企的“抱团走低”,今两年包括老牌车企通用福特也没有逃过这一魔咒,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特斯拉的技术储备

1:交流异步电机来自台湾富田供应。 这种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虽然比内燃机高太多,标准可以达到80%左右;但是相比永磁同步电机还是要差很多,这种用永磁体做定子的机器有95%的高效率。所以特斯拉也不得不转型研发新电机,但是在技术储备比较落后的前提下,其六极永磁电机的技术水平就体现不出竞争力了。

2:动力电池来自日本松下供应。 全球范围内还能找到第二家使用松下电池的车企吗?没有传统车企使用的理由是非常充足的,因为镍钴铝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高,结果导致数千节成组的电池包稳定性非常之差;同时电池在异常运行状态中容易释放大量氧气,在稳压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排气空气摩擦导致起火,自燃率真的是非常非常之高。

3:核心IGBT绝缘栅双极型二极管来自英飞凌。 特斯拉没有独立研发任何一项核心总成的技术储备,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又只能选择低成本的选项;于是连IGBT都没有使用模块化总成,而是使用低成本的单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台车节省数百美元的成本,只是车辆的整体水平就不会如何了。所以在电池组容量相当的前提下,特斯拉车辆的续航能力反而更低。

比亚迪&特斯拉

同为新能源 汽车 阵营的高知名度车企,比亚迪因为不是“外企”而被低看一等。不过存在这种心态的无非是用户而已,特斯拉还真不敢于轻视这一“对手”。

业内消息透露:比亚迪刀片型磷酸铁锂电池开启外供之后,特斯拉相关人员是有过接触的,只是具体内容就不得而知了。为什么牛哄哄的特斯拉会考虑比亚迪的电池,比亚迪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比亚迪集团成立于1995年,起步初期是专业生产化学电源的企业;直至2003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同年转型 汽车 领域开始为“能源转型”做储备。比亚迪在车的领域涵盖乘用车型、商用车型、船舶机械、轨道交通等,现阶段只有乘用车的销量表现一般,在商用车型领域不仅内销成绩理想,同时出口也超过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欧美日韩等等。

年轻的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获得不菲的成绩,原因主要是电动 汽车 的核心为「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而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在全领域为全球三甲,在 汽车 领域几乎是全球最强;电动机自然也是自主研发生产,IGBT这项被海外垄断很多年的技术也早已被打破,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特斯拉与比亚迪的技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比亚迪是实实在在搞研发的车企;而特斯拉只是以 汽车 作为噱头不断“放卫星”,超热资本最终甩手的筹码的而已。不过技术的领先并不是可能摧毁特斯拉的核心因素,技术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才是核心。

LFP·磷酸铁锂刀片型电池有什么影响? 电动 汽车 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性能也不是其他什么,而是动力电池成本过高,导致车辆的续航里程普遍偏短,大量堆电池的特斯拉也不例外。

但是比亚迪的全新铁电池在保证体积能量密度相当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的是制造成本超过一半甚至接近?程度的降低(分析结果)。也就是说相同的续航里程用刀片电池可以让车辆价格下探数万元,或者在价格相同的前提下实现续航里程的倍数级增长!

特斯拉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比亚迪如果全面转型供应商,或者有规划直接打击特斯拉的话——用续航作为武器只是分分钟就能让特斯拉破灭。所以看似强大的美系品牌特斯拉实际没有抗风险能力,不宜造好车为目的的资本弄潮儿面对技术型车企算什么呢?

特斯拉的神话应该结束了,上海引入特斯拉工厂实则令人不齿,国产特斯拉也没有什么未来了。

在全球市场,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全年销售突破11万辆,接近12万台,可以说比亚迪已经连续3年超越特斯拉,值得注意的是,在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有着完整的体系,早在几年前,比亚迪已经有了自己的电池工厂,而特斯拉虽然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电池工厂,但也要再等个2年左右了。

相比之下,特斯拉虽然起步早、全球知名度高、车名很酷,可是论全球布局,特斯拉是不如比亚迪的,在国内外路人访中,不少外国人对比亚迪的印象最深刻。

特斯拉不仅全球布局拼不过比亚迪,价格区间也剔除了大部分车友。特斯拉的价格高于比亚迪很多,这样一来,除了欧美市场买账和有钱人买账,三分之二的顾客都被拒之门外。

而纯电卡车领域,在美国、新加坡、巴西等海外市场,比亚迪电动卡车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得到了客户一致好评,在美国市场,比亚迪已在纯电动卡车市场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成为全美最大的纯电动卡车供应商。

比亚迪纯电领域涉及纯电洒水车、扫路车、动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港口拖头车、矿山车、公交车等等,实力非同一般。而特斯拉有的是刚刚发布推广不久的电动卡车而已。

而且比亚迪成功打造出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云轨”,可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布局的“超级高铁”也只是在实验和研发阶段而已。

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不会吧,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车。无论“迪粉们”是否承认,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别的先不说,就单说驾驶品质方面,特斯拉就跟比亚迪有着天壤之别。或许有人觉得特斯拉价格贵,但是一分价格一分货这道理谁都懂,只是不敢面对现实罢了。

我并不是说比亚迪不好,而是看跟谁比,如果在国产电动车领域里,20万以内的纯电动车型中,比亚迪可圈可点,毕竟价格亲民,购车门槛比较低,能让更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家车。如果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阶层来看国产 汽车 ,我们应该感谢比亚迪以及其他精心造车的国产品牌,是他们让 汽车 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特斯拉就不一样了,它所面对的用户完全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高端消费者,即便是刚刚推出的入门版车型Model 3,裸车售价也要40多万。正所谓价格决定购买力,40多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同样是电动车,比亚迪就会便宜很多,而且还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给予的补贴政策。

岩哥的观点:比亚迪销量高不见得它就一定比特斯拉好,而是两者的定位不同,消费人群不一样。哈弗H6也比保时捷卡宴销量高,但它是卡宴的噩梦吗?还是说明它比卡宴好?比亚迪销量再高,对于特斯拉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因为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不可否认特斯拉的成绩,但是比亚迪更牛逼!特斯拉对电池就是个电池组装厂,比亚迪却是电池,电控,电机全产业链的发展,比亚迪不造特斯拉式的跑车,只是国内市场不需要,不是技术不成熟,船夫哥曾说过,如果市场需要,分分钟造出特斯拉!这不是牛皮,看人家产品就知道:家用车.大巴车.卡车.半挂车.清洁车.以及更牛逼的云轨,在别的车企还在竞争私家车领域时,比亚迪已经全产业链,甚至跨产业发展了,我相信未来绝对是比亚迪的天下!

差的质量,差的售后体验,没有核心 科技 ,毁掉了特斯拉!比亚迪会越来越强大!外观 营销一旦跟上,比亚迪将一发不可收拾!奔驰宝马等最害怕的就是比亚迪的崛起!传统车 即将淡出 历史 舞台!电动领域 比亚迪早已布局,早已领先全球!比亚迪电动车 覆盖面广,在不靠公关,靠技术靠实力的欧美,比亚迪得天下!

比亚迪是一家商业性的公司,特斯拉也一样, 大家都用一种商业 游戏 规则运行, 以自己的产品讨好客户把客户兜里的钱掏出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 别把问题复杂化了。

埃隆·马斯克 旗下的特斯拉是一家新 科技 公司,强调以创新的产品力和明星效应来引领公司发展。

从这个角度上说,马斯克更像是苹果的乔帮主,特斯拉的公司气质也更像苹果。

你看这位钢铁侠涉足的领域,从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电子支付“X”、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到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再到特斯拉 汽车 公司,全都是以新 科技 引领的行业

因此,不以传统制造业见长的特斯拉,其实更像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公司,例如 理想 汽车 ONE、蔚来 汽车 以及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911) 。

很少有人知道,大红大紫的新能源 汽车 ,只是其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亚迪还是手机、IT配件领域行业巨头之一, 其客户遍及三星、华为、摩托罗拉、vivo、OPPO、小米、LG、联想、苹果、谷歌和微软。2017年,这部分营收比重达到了40.49%,比亚迪 汽车 也不过占比51.49%。

所以,比亚迪还是一家IT行业的配套公司。

比亚迪中国朝代系列的家用轿车,基本价位都控制在40万以内,而特斯拉的产品价格集中在70~120之间,甚至特斯拉的二手车都比比亚迪新车贵好多。

这种巨大的价格壁垒,足以将潜在客户层级了,所以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实话实说,特斯拉瞬间的动力爆发确实很迷人,让人腰子发紧。开的过程中我不由得说了句: “电动 汽车 确实不错,看来我也应该弄辆开开。”

我朋友马上就开始向我推荐特斯拉,但我跟他说: “我是穷鬼,不像你,我只能考虑比亚迪了。”

结果,这哥们有点不屑的说道: “比亚迪哪能做出这种品质的 汽车 ?我这车百公里加速只有4秒多!”

这就是客户群的差异,我这哥们肯定没开过比亚迪,而我恰好也开过比亚迪唐,虽然可能确实没有特斯拉提速这么暴力,但至少是一个数量级的产品,可价格二者也快差出数量级了。

所以,比亚迪和特斯拉有点像手机行业里的华为和苹果,产品性能基本处于差不多的水平线,但客户群和公司气质的区别泾渭分明。

比亚迪以解决基本出行诉求为目的,提供一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而特斯拉的产品则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享受。

比亚迪非但不是特斯拉的“噩梦”,反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从目前的国标看起,我们很明显的是可以感知到未来的 汽车 发展方向是节能化、环保化。那么电动车、新能源车,从目前来看,前景广阔,蛋糕巨大。但这个蛋糕是一家、两家公司能吃下去的吗?并不是。因此,市场不但能容纳更多的制造商来竞争,而且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

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中,几乎是完全没有对冲的地方,甚至还还共同拼凑了新能车的市场版图。

特斯拉有两款车型,一款中大型车MODEL S,售价区间是87~147W;

另一款则是中大型SUV MODEL X,售价区间是:96.49~157.22W。

那么我们反观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呢?秦、唐、元、宋,售价区间至多不过40W。

这两者的用户群体一样么?在用户群体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比销量有什么意义吗?宝马销量远大于布加迪,那么宝马也是布加迪的噩梦?不存在的。

所以,比亚迪不但和特斯拉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而且两者的发展态势还是正相关的。很简单的道理,新能源车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市场反馈。而市场反馈来自于用户的满意度。不管是比亚迪的新能源车、还是特斯拉的新能源车。只要各自的用户群体反馈满意,那么销量的交叉提升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但如果特斯拉的反馈不好,那么大家很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这么贵的新能源车都不行,比亚迪这种便宜车能行么?反之亦然。

综上,从市场定位来看,两者是互为拼图,补足市场需求,从新能源产业来看,两者更是“一根绳上的几个蚂蚱之二”,所以,比亚迪怎么可能是特斯拉的“噩梦”。

我倒不觉得比亚迪是什么特斯拉的噩梦,因为这两家企业根本不是同类。比亚迪属于传统的 汽车 企业,是踏踏实实的做实业,特斯拉就是家 科技 公司,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造车。

特斯拉的 汽车 业务至今还在亏损,如果融不到资分分钟就破产。传统的车企是靠卖车赚钱,特斯拉靠卖车的话现在早就垮了。有人说了,为什么奔驰丰田造不出特斯拉这么便宜的电动车,我想问一下小米的手机便不便宜?便宜的时候能不能买到?敞开卖的时候你还觉得便宜吗?特斯拉一个路子。

比亚迪这几年一步步走过来,从前几年的山寨大王,到现在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相信很快就会迎来厚积薄发的那一天。特斯拉呢,它想的是如何找到一个新的概念,然后迅速炒起来,然后给投资者看。

这样看的话,特斯拉的噩梦应该是没人给它投资。它平均每分钟就要花掉8000美元,即每小时烧钱48万美元,如果失去投资者的信心,它撑不过去一年。

最后摘抄最近比较火的文章《特斯拉处于破产边缘》,虽然这标题也有夸张的成分在,但是有一定参考意义:

因为一个专心造火箭,***造 汽车 的是干不过专心造 汽车 ,***搞代工厂,做新能源全产业链的。

目前特斯拉的是高于比亚迪的,毕竟一个造火箭的造车,听起来就很高大上,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是业界顶级的,尤其是它的自动驾驶算法,这些年累积的实际道路数据。

特斯拉除了品牌和自动驾驶比比亚迪高,其它的都跟比亚迪不相上下,且有被超越的预期。

燃油车有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电动车也有三大件,电机,电池,电控。

对于电动车的三大件,比亚迪的策略是自力更生,全产业链布局,以求最大程度掌握议价权,减低成本。

特斯拉就不一样,能买的就买,不能买的才自己研发。比如电池是买的LG,电控买的英飞凌,电机也是外购的。只有自动驾驶没有先驱,只能自己摸索。

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就会成为特斯拉的噩梦: 特斯拉只能固守高价位,卖一辆亏一辆。比亚迪则可以依靠成本优势全价位布局,稳住中低端,冲击高端。最后特斯拉要么在高端与老牌BBA死磕***死,要么因为资金链断裂丢车保火箭, 汽车 产业GG。

目前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有E系列,最低5.99万起步,有王朝系列,秦唐宋元,顶配价打到了35.99万。

全价位布局的好处是可以摊薄成本,比如持续研发,新开工厂,新开厂线等费用。特斯拉之所以卖一辆亏一辆,就是因为交付新车的速度赶不上烧钱的速度。

特斯拉也没办法,供应链受制于人,做组装的也无能为力。

特斯拉也想搞个走量车好分摊成本,盘活现金流。于是,国产的毛豆3出来了。

结果,受限于成本,定价过高,性价比贼低,要不是有特斯拉的标挂着,早被喷到大西洋了。

特斯拉Model3,补贴后售价27.15万。长宽高为4694*1850*1443,轴距为2875。搭载52度电池,工信部续航445公里。由后置单电机驱动,0~100加速5.6S。

比亚迪汉EV,售价27.95那款,长宽高为4980*1910*1495,轴距为2920。搭载76.9度电池,工信部续航550。前后双电机,0~100加速3.9S。

比亚迪的同价位的新能源车,比特斯拉的更大,续航更长,动力更强,配置更丰富。除了品牌力差了点意思,以车辆本身的产品力,甩特斯拉三条街。

如果靠近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以更低的成本还走不通低价走量这条路,特斯拉就难了。而比亚迪,就是最直接的狙击者。

对于比亚迪这种既有技术又有实力,还借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东风的对手,特斯拉称之为“噩梦”也不为过。

比亚迪技术越来越好,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的可以让我买车的程度,我看好的比亚迪新能源,一定是充电混动,SUV一次充电纯电可以行驶180公里,纯燃油跑高速路1.8吨的车身,油耗低至5.5升百公里,市区工况综合油耗低至7升百公里。说到底,高效率的发动机和制动能量回收是关键,充电混动解决了市区电动,出门无电的问题,可以提前进入市场。至于高 科技 副产品就是可靠的车身稳定系统,自动刹车系统,60公里启动加速能力,车载电站技术。最后一个就是价格,能够进去寻常百姓家,价格还要大路化,没有任何补贴,中型suv需要10-15万元价格才能接受,动不动就18-27万,还是哪里凉快哪里歇会儿吧!

特斯拉真的处破产边缘了吗?

今年的特斯拉,彻底“疯”了!

美国时间12月7日,截至美股收盘时,特斯拉股价大涨7.13%,报收于641.76美元/股,市值也随之突破6000亿美元达到6083.25亿美元。

这个市值什么概念呢?相当于3个丰田,9个通用,12个本田。就问一句,牛不牛?

关注股市的朋友一定知道,今年以来,特斯拉的市值就像坐了火箭。1月中旬,特斯拉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111天后,市值翻倍至2000亿美元;随后只花了13天,就完成了市值3000亿美元的里程碑;接着又花了27天,在8月达到市值4000亿美元,此后步调减缓,花费63天走到5140亿美元市值;如今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距离11月24日首度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才花了不到2周时间。

是的,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经历了多次上涨,一年内涨幅已经高达500%,市值超过了丰田、大众、戴姆勒、宝马、通用的总和。

借由公司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身价也一夜飙升84亿美元,突破1500亿美元,达到1511亿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二。这笔巨额财富仅次于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的1850亿美元,而我们熟悉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则以1290亿美元屈居第三。

由于特斯拉今年在股市的强势表现,现在已经有国外分析师断定,特斯拉的股价在未来三年内可能会再上涨300%,市值能超过2万亿美元,直接和苹果公司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看客除了觉得特斯拉很牛之外,一定很疑惑:这个市值到底是个什么鬼?特斯拉又凭什么三倍于丰田,甚至超过了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的总和?

首先,我们从市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说起。

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市值计算方法是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发行总股数的结果就是市值总和,即为股票总市值,公式为:总市值=总股本*股价。

也就是说,股票涨了,市值也就跟着涨了。

那么,影响股票的因素又要哪些呢?简要地讲,分为内部因素(企业的技术实力、品牌;企业文化,企业高层的影响力等)和环境因素(短期意外,再或者经济形势、大众预期的变化等)。

所以,要知道特斯拉的市值为什么能三倍于丰田,就要从这些方面来考虑。

企业的技术实力自然不用多说,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的形象类似于手机行业中的苹果,并且特斯拉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电池管理以及电机性能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而在这一技术基础上,特斯拉还可以对车辆进行OTA升级,加之其在自动驾驶、智能化方面的优势,特斯拉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

并且,特斯拉还不仅在汽车圈混,在汽车行业之外的行业,它也试图成为颠覆者。比如Space?X,它是美国一家私人航天制造商和太空运输公司,也是实现载人升空的第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已开发出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及龙系列飞船,用于运送荷载至地球轨道。别说公司了,就是论国家,也没几个拥有如此强悍的太空技术。

而根据最近马斯克的言论,特斯拉还有可能会进入保险、暖通空调等领域,想一想,还真为这些行业的现有企业,捏一把汗……

与此同时,较高的利润率,也是外界看好特斯拉的重要原因。据统计,2010-2019年,全球上市汽车公司的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3.5%,2019年总收入达到近2.5万亿美元。虽然汽车企业收入高,利润却很低,比如丰田和大众的营业利润都没有超过10%。特斯拉的利润率是多少呢?目前还是个秘密,但据美国相关咨询公司预测,特斯拉Model?3的利润率超过30%,这一毛利足够吊打传统车企。

另外,股市是个崇尚讲故事的市场,而特斯拉显然是一个话题十足的品牌,特别是其CEO埃隆·马斯克。

众所周知,埃隆·马斯克是个眼光独到、一再开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家,对科技近乎疯狂的专注,使他做了很多“出格”的事。

这个来自硅谷的科技大佬,被称为“疯子”,也被称为“钢铁侠”,他和乔布斯一样,真正做到了“改变世界”:从PayPal,到特斯拉、Space?X、,他的创业历程中遭遇了无数棘手的,但是每一次突破都令全球惊艳。既然这么牛X的一个人,外界没有理由不看好,更何况,马斯克确实做到了一些巅峰和突破。

从宏观来看,2019年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辆,特斯拉仅销售了37万辆,虽然2020年特斯拉预计销售50万辆,但是市场占有率依然无法与丰田相比。

所以,市值显然并不是一家企业的当前价值,而是投资者对一家企业未来的预期,如果足够看好,那么投资者就会大量买入,从而使其市值上涨。而这个层面,就要牵扯到经济政策、以及意外等等。

随着新能源车型发展的日新月异,电动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目前已有超过12个国家制定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这也意味着电动汽车产品将是未来的主流,特斯拉作为其中的代表和头部势力,自然有了先发优势。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18%,到2035年将占到29%,而特斯拉将成为其中的领头羊。如果再大胆一点,设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市场中保持20%左右的份额,那么到2040年它的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如此巨大的销量,显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背后的盈利能力不容小觑。

简而言之,丰田、大众等传统车企,技术路线和市场基盘趋于稳定,很容易摸清其发展方向,市值自然也比较保守;而特斯拉的市值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投资者看好它的技术、看好的它的未来的创新能力。

因此,不仅是特斯拉,包括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市值,都比较高。当然,它们并没有特斯拉这么夸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条传闻搅动股市,特斯拉的无钴电池真的那么重要?

《商业内幕》网站近日刊文称,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约翰·汤普森认为,特斯拉正处在破产边缘,未来18个月内将需要筹集约80亿美元,如果没有华尔街银行或私人投资者的支持,该公司可能在未来3到6个月内破产。

汤普森是Vilas资本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华尔街为数不多的一直跑赢大盘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的基金正大举做空特斯拉。

他在文章中表示:“我认为特斯拉将在未来3-6个月内倒闭……部分原因是其无法制造并交付Model 3车型,部分原因是市场对Model S和Model X的需求下降,部分原因是估值极端,部分原因是穆迪将特斯拉债券定位为CCC,这样使得零部件合资伙伴要求特斯拉支付后提品,部分原因是市场最近对特斯拉的偏好下降,部分原因是我们怀疑特斯拉存在财务欺诈行为,而且特斯拉最近有两位财务大将离职……

他认为,特斯拉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如果特斯拉在未来12个月内无法从华尔街或者私人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那么该公司将无法存活下去。

“我们预计特斯拉在未来18个月内大约需要80亿美元来弥补运营亏损、资本支出、到期债务和周转资金需求。”

根据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在过去5年里,特斯拉收到了美国***85份要求增加信息和披露信息的要求。相比较之下,福特一份都没有收到,这意味着特斯拉正在触及很大边界。

文章指出,当一家公司接受正式调查时,就会很难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因为这些调查必须公开,这通常会使股票和债务价值受到影响。

因此,特斯拉投资者更希望中国或其他地方的投资者能进入来保持公司的偿付能力。

与花过上百亿的5个人聊完,我们找出了汽车圈值得投资的方向

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其实,有没有钴并不是多么关键的问题

“你们能不能靠点谱,电话会议也开了,深度报告也写了,市场规模也预估了,钴锂的需求增长曲线图形也画好了,个股涨停的架势也拉开了,忽然就不用钴了……”

因为特斯拉被爆出国产车型将使用无钴电池,A股钴业股应声而跌,以致于有人调侃,行业分析师的研报已经赶不上马斯克的变脸了。

1月以来,特斯拉在电池方面频频放出消息,先来看看时间线。

1月15日,据彭博报道,特斯拉正与钴业巨头嘉能可谈判向特斯拉在上海的新电动汽车工厂供应钴的长期合同。

2月11日,据electrek报道,特斯拉正在美国弗里蒙特建造一条电池试点生产线,并自行设计了电池生产设备。该生产线上生产的电池将是特斯拉的第一批自产电池。

2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商谈,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将使用无钴电池。

2月18日,据证券时报e公司报道,特斯拉相关人士证实特斯拉将自主研发新电池,预计会在4月份的电池投资人会议上宣布电池成分等具体信息。

2月21日,据彭博报道,特斯拉正与钴业巨头嘉能可谈判向特斯拉在上海的新电动汽车工厂供应钴的长期合同。

一边喊着不用钴,一边又与嘉能可谈判要获得钴的长期合同。一边与宁德时代谈电池供应,一边又透出口风要自己研发新电池。

不得不说,马斯克真是商业谈判的高手。

马斯克早就宣称,要把特斯拉电动车电池中钴的使用量降为零,从而洗掉“带血电池”的名声。不管这是不是商业话术,特斯拉用不用钴都已经成为外界的关注焦点。

那么,特斯拉所谓的无钴电池究竟是什么路数?无钴电池有哪些可能的技术路线?

镍锰材料大有可为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镍钴锰酸锂(NCM)、镍钴铝酸锂(NCA)四类,其中又以镍钴锰酸锂三元体系以及磷酸铁锂最为常见,市场装机量最多。

钴(Co)是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如果从含不含钴这个维度看,锰酸锂、磷酸铁锂没有钴,自然可以归为无钴电池之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特斯拉所说的无钴电池就是指磷酸铁锂的原因。

还有一种无钴电池是用镍锰材料做电池正极,相当于镍钴锰三元体系去掉钴元素。

深圳新材料公司总经理章成(化名)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种无钴化主要有两个方向,即用尖晶石镍锰材料或层状结构镍锰材料。

不过,两种方案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用尖晶石镍锰,就要解决电解液的问题;如果是用层状结构镍锰材料,主要需要解决循环和DCR(直流内阻)的问题。”

他透露,用层状镍锰低钴或无钴材料今年就会开始批量试用。而用尖晶石镍锰材料的无钴电池还需要等待合适的电解液。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也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尖晶石镍锰酸锂材料的电压平台为4.7V-5V,应用到动力电池上难以找到与其相匹配的高电压电解液。以前国内有公司做过这种方案,但就是还没有匹配的电解液。”

相对完全不用钴,更易实施的方案是逐步降低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钴含量,研发低钴电池。

镍钴锰三元锂电池,根据按照镍、钴、锰三者用量比例不同,可以细分为111型、523型、622型和811型等。目前NCM811含钴大概6%。如果进一步向高镍化发展,比如做到Ni93(含镍93%)、Ni95,钴的含量自然就更少了。

吴辉表示,目前,SK2021年量产Ni90的三元锂电池,国内可能量产的是Ni83,Ni88估计还在开发。

佛山仙湖实验室电池测试中心主任张锐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目前在实验室阶段,钴在三元正极材料中的含量已经可以降低至4%以下,甚至完全不含钴的正极材料也已经实现,如NM90等。

他还表示,“多方研究表明,低钴含量掺杂对高镍正极材料的稳定性无明显提升作用,因此,钴元素在高镍材料中并不是必须的。”

无钴或者少钴,还有一些材料值得关注。比如,富锂锰基材料含钴9%左右,而下一代的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都不含钴,前者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后者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正极反应物。

为了降低成本,也为了降低对钴金属的依赖,少钴乃至无钴已经是国内外不少电池企业都在进行的一个电池研发方向。

2019年7月,长城汽车旗下子公司蜂巢能源面向全球首次发布了无钴材料电芯产品,预计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无钴电芯的商品化量产。

蜂巢的无钴电芯产品通过掺杂技术改进了无钴材料在充放电的可逆性和结构稳定性,具体来说是使用了钛、镍和其他原材料替代钴。

根据蜂巢的研究,无钴材料性能可以达到NCM811同等水平,材料成本降低5%~15%,相应带来的电芯BOM成本可以降低约5%。

可能不只一条技术路线

2018年5月30日,特斯拉电池供应商松下集团高调宣布将研发无钴汽车电池。特斯拉也参与了这一,马斯克就曾在推特上称特斯拉的钴使用量将降至零。

特斯拉在2018年第一季度发布的股东信函中曾这样写道:“我们大幅降低了每个电池组的钴含量,同时提高了镍含量并保持了优异的热稳定性”,“我们的NCA(镍钴铝)阴极的钴含量已经低于其他电池生产商用NCM(镍锰钴)811生产的下一代阴极的钴含量”。

而据德国商报Wirtschaftswoche的一份报告,截至2018年,特斯拉成功地将Model?3电池中的钴含量降至2.8%。

特斯拉首款车型Roadster使用的是松下的18650钴酸锂电池,第二款车型Model?S、第三款车型Model?3使用的是松下的镍钴铝酸锂电池。特斯拉的这条去钴化的路线很清晰,即通过松下逐步降低镍钴铝正极材料中铝的含量。

不过,特斯拉的无钴电池路线可能不只这一条。尤其在宣布自研电池之后,特斯拉的无钴电池路线看上去又多了一种可能。

2019年,特斯拉先后收购了两家电池制造商。先是5月,特斯拉以估值2.18亿美元收购超级电容和电池制造公司Maxwell。再是10月,特斯拉将加拿大电池制造商Hibar?Systems列为子公司,显然已经完成对其的收购。

成立于1965年的Maxwell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超级电容器、高压电容器,并专注于研发干电池电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客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工业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

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表现出比湿涂层电极更好的放电能力,而且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不使用溶剂。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负载率,可生成厚电极,并可以在不影响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情况下生产高能量密度电池。

Maxwell表示,他们能将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以上,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增加至500Wh/kg。

特斯拉自主研发的新电池预计会在4月份的电池投资人会议上宣布电池成分等具体信息,这个新电池很可能是少钴甚至无钴的。

多氟多新能源总经理赵永锋就认为,特斯拉的无钴电池最有可能是用干电极技术的电池,或利用干电极超级电容作为锂电池的补充。

特斯拉究竟是用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还是使用已经有不少企业用的镍锰材料,还是有其他武功秘笈,到时候谜底自会揭晓。

别忽视磷酸铁锂

动力电池去钴的一个根本目的是降低原材料成本。那么,去钴一定能够降本吗?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就认为未必,——NCM811的含钴量是比NCM?523少了,却比它还要贵。

所以,除了原料成本,还要看电池的制造成本等其他因素,算账还是要算综合成本。除了去钴,电池企业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来降低电池成本。

最近,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可以使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包体积比能量密度从251Wh/L提升至332Wh/L,提升比例达30%以上,同时由于单体电池本身可承担机械加强作用,使得电池包的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降低。

宁德时代的CTP技术,电池包体积利用率可以提高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50%,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10%-15%,可以达到200Wh/kg以上,制造成本也大幅降低。

有分析称,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谈判即将用到国产特斯拉车型上的电池就是磷酸铁锂。若果真如此,那说明特斯拉很有眼光。特斯拉那么执着于去钴,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再加上CTP技术,是一个现成的选择。

关键还有,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成熟,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而且,近些年来性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2月24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通过在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中添加特殊添加剂、对PACK工艺技术改进以及电池包设计优化等手段,公司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实验阶段已突破200Wh/kg。

目前国轩高科量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突破190Wh/kg,系统能量密度突破140Wh/kg。现在单体能量密度有新的突破,系统能量密度也能随之进一步提高。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向汽车商业评论表示,“实际上到了电池系统这个等级,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跟三元电池的差别就没有那么大。因为三元电池为了提高安全性,要在系统上增加一些设施。”

他认为,很多车并不需要追求很高的能量密度,用磷酸铁锂电池比用三元电池更具有合理性,磷酸铁锂这条路在中国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从2019年工信部发布的几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可以看出来,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纯电动乘用车的车型越来越多。

王子冬表示,今年搭载磷酸铁锂的车有可能会更多。他直言,“这是回归理性的做法”,应该安全性、可靠性、成本三者综合平衡下来,合适的情况下再去考虑能量密度,而不应该是首先关注能量密度。

“我觉得特斯拉也是在考虑成本、安全的问题,但是如果它低钴电池不用磷酸铁锂,高镍的安全性实际是有问题的。”王子冬说。

全世界都盯着特斯拉的无钴电池,一条特斯拉使用无钴电池的传闻能搅起股市风雨,但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其实,有没有钴并不是多么关键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撰文?/?温?莎

编辑?/?牛跟尚

设计?/?赵昊然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关键是,风口在哪?

人们总是在思考赚钱的机会在哪里。说来也简单,把握住了正确的趋势,就拥有了通向未来财富的密码。

2018年汽车市场走入拐点,几年前如火如荼的新势力正在完成一轮淘汰,疫情又加剧冲击了社会经济,这些不确定性对投资人的智力和勇气都提出巨大挑战,但危与机从来如影随形。

2020年,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等新词汇频繁出现在汽车领域。产业变迁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技术进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革。

今年5月,“新基建”被首次写入工作报告。以5G、特高压/电力物联网、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主的七大核心领域,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起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政策导向下,产业界和资本市场对新经济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全国各省陆续推出了总额超50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深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日趋成熟,汽车成为继个人电脑、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设备。今年,汽车行业跑步进入了智能化落地的元年。

汽车从A点到B点的简单交通工具摇身一变成为大号移动终端,在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个电脑。虽然外形没有多大变化,但内在的升级却让汽车变得愈加聪慧,而智能汽车的普及,更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这其中就蕴藏了无限的商机。

事实上,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整车企业在技术集成上功不可没,但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大都出自零部件公司,如汽油喷射、增压器、防抱死刹车、安全气囊、子午线轮胎等等。

智能汽车新加入的“这台电脑”也遵循这一路线。芯片、传感器、电驱系统……“电脑”复杂的构造带来了一条新兴的产业链,上面正在也即将衍生出了数不清的企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曾指出,“智能汽车底层是智能零部件”。而从方向上看,智能汽车领域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是两条主线。

值得一提的是,新技术正在将汽车改造成一个新物种的同时,汽车的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新能源汽车产品之外,新出行,新零售,新科技,新应用等诸多领域都开始出现新的投资机会。

未来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驶来,在任何领域,资本都是推动技术变革和行业进步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些站在风口浪尖处,从大时代中寻找机会的投资人,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值得参考和借鉴。

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第一天,在“自动驾驶”分会场,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COO刘卫红,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轶梵,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在汽车商业评论主编刘宝华的主持下,以“汽车业现在值得投资的方向”为题进行了一场圆桌讨论。

他们从整个国际局势、经济走向、政策、产业发展的趋势中,找出了自己认为最值得投资的方向。

余宁认为,汽车业最值得投资的方向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服务的场。“在5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面前,这里面有一多半都和车、路、场等智慧交通紧密相关”。他相信,当新基建碰撞新四化,当智慧交通遇上自动驾驶,当车、路、场相互叠加,就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在余凯看来,新企业PK主机厂的能力就是在于软件能力,把下面的芯片、模组打造成一个软硬结合的方案,提供给主机厂。未来在智能座舱域、智能驾驶域,会出现一系列新型的以软件基因典型差异化特征这样的一级供应商。

参与过吉利多项重大投资的李轶梵希望能够为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要在产业链上通过上下游的关系,能力去打通一些通道,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明天是什么样,但他希望吉利汽车可以在里面,跟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虽然从基金的角度我们定位在一个非控制型财务的投资者的角色,但是和传统财务投资者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利用产业的力量,利用主机厂的去搭台,让创业者唱戏。”李轶梵说。

刘卫红则站在更高的角度给出了方向,他说,汽车产业是很大的,现在都是往“新四化”方向发展,一句话,顺势而为,谋势而动。从电池、能源管理、共享,从汽车本身、汽车电子、芯片,一定要顺着一个大势去做决定,时间窗口也非常重要。

“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面,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感知,做更多的融合,需要更多算力。”刘卫红说,尽管汽车领域的软件开发是确定的大势所趋,“但软的跟硬的一定要结合好,光软不硬不行。”

金治则从自身的平台出发,表示从古到今最具有生命力的有一件东西就是内容,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的大脑对于审美,对于好的内容都是有需求的。

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整理的此次讨论内容,此处略有删节。

两年已经有12、13倍左右的回报

刘宝华(汽车商业评论主编):这是今天的最后一场,有可能是最最关键的一场,这一场的主题是投资,今天有很多公司的领导讲得很开心,但如果把他们的投资抽掉、融资抽掉也开心不起来,投资这个东西像人的血液,可能比工业中的石油还要重要,这是一个关键的话题。

这场人物搭配也非常奇妙,非常有意思。中国汽车业历史上最牛的并购投资项目,大部分是由几位嘉宾中的两位完成的,像吉利投资戴姆勒,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另外几位也有非常深的资历和资本。

下面按我们话题的逻辑来,首先资本方,然后主机厂,然后科技公司,然后内容公司的顺序。

余宁总,我们先把最主要的问题打个底,现在什么是汽车业?汽车业值得投资的方向在哪?您先给我们列一下,看后面的嘉宾能不能突破你的范畴?

在投资上坚持几个大的赛道和方向,然后寻找最聪明、最能干的团队,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回报。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

余宁(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我刚刚演讲过,一个是聪明的车,一个是智慧的路,一个是服务的场。聪明的车最最重要的还是自动驾驶,包括L3级的卡车,好多人谈论的L4,最终可能会到L5,还有自动驾驶的芯片,都是非常大的万亿级的投资市场。

另一个智慧的车,包括里面的智能座舱;智慧的路,这里面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主要对标准的统一会加速进程。

特斯拉作为单车智慧是发展得非常快,中国实际上有一个不同于美国的非常大的优势,也就是制度的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这上面通过车路协同更容易实现L4或者L5的自动驾驶。

最后一个就是服务的场,这是我提出来的。围绕服务的场,包括摄像头,换电这些东西。

在投资上坚持几个大的赛道和方向,然后寻找最聪明、最能干的团队,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现在投资的业绩,最好的投资两年已经有12、13倍左右的回报。

赚了还是赔了

刘宝华:第二个到主机厂代表。现在讲投资大多是对初创企业的投资,你们吉利为什么18年的时候投了一个老爷爷的企业,130岁的戴姆勒,你们的逻辑在哪?

李轶梵(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我负责吉利的产业投资基金,从生态的角度可能会更关注初创型、技术型,代表着未来趋势的企业。另外从行业的角度,从主机厂的角度,从协同发展的角度,这也是我们当初投资戴姆勒的一个出发点。

130多年前,奔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之后,汽车的形态基本没有发生过改变,这就是我们李书福董事长说的,造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和两套沙发嘛。但是在未来10年、15年,整个车的业态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逐渐逐渐人就没了,驾驶员就没了,或者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这些会改变出行方式,出行方式又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都有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里面,主机厂之间的协同性就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很多新兴的技术也好,商业模式也好,光靠以前一家主机厂、一家公司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没有是一个人能做的。

我回忆一下,我们收购戴姆勒后面的两天,我陪李书福董事长在德国进行了路演,不是商业路演,是政治路演,见了德国所有的,包括联邦,州,从执政党、反对党、工会一系列都见了,我们反复阐述我们的理念,我们认为我们不是在竞争,也不在消灭竞争,我们是在协同。

当时我记得很清楚,那还是两年半以前,当时苹果的市值是6000多亿美金,谷歌的市值是8000多亿美金,现在苹果都已经奔2万亿美金走了。

当时我们说,要面对的是这些新兴势力,我开玩笑的说他们是门口的野蛮人,以后可能会呈现降维打击,等他们掌握了操作系统、算法等等的时候,现在所有的汽车厂,就像现在所有的手机厂一样,说到底就是一个代工厂。

我们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要联手起来共同做一些事情。回答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的出发点,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协同的时代。

刘宝华:那赚了还是赔了?

至于说财务是赔了还是赚了,我想我可以负责的说,戴姆勒如果今天破产了,明天世界上就没有戴姆勒整个公司了,我们基本上还是全身而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轶梵

李轶梵:在这个项目上,我们是一个战略投资,不管赚和赔,我们一直会是戴姆勒的长期股东,我不能用永远的股东,在每年的股东会上也这样表态。事实上,在过去三年也是这么说的。至于说财务是赔了还是赚了,我想我可以负责的说,戴姆勒如果今天破产了,明天世界上就没有戴姆勒整个公司了,我们基本上还是全身而退。

我买了两支股票

刘宝华:投资老贵族是没错的,现在的新贵族也非常厉害,比如特斯拉。我们逻辑再往回转,先转到余凯总这边,去年和您交流,特斯拉,日本人不是拆了一辆Model?3吗,感觉和丰田差距是6年,您说对这个事印象特别深。您觉得,这件事对中国汽车有多大影响吗?

四个轮子上面的超级计算机,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件事情大概率跑不掉的,一定是比智能手机更大的产业。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

余凯(地平线创始人兼CEO):特斯拉,尤其是Model?3的横空出世,其实可以对标当年苹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iPhone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在智能手机出现前,功能手机对芯片、对操作系统都是无所谓的,这里面都是单独的厂家垂直写个软件而已,并没有软件和硬件分离,并且还有一个开放的生态,这么多APP。

过去的汽车很像一个功能汽车,芯片都是小芯片,大概100多个ECU,高度耦合在一起,不能够升级换代,功能也非常单一。软件跟硬件没有分离,所以也不能持续更新软件,提升用户体验,定义新的的能。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央电子电气架构、芯片、操作系统,特斯拉完整的把这个东西端到端的展现到了业界面前,无论是丰田还是大众看到了才觉得,哇,原来是这样!

德国博世在好多年前就讲了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大家认为一直到2025年都不会大规模的实现,包括软件定义汽车,他们认为这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特斯拉在2019年把这件事完整、完美地做成了。况且,这里面,芯片是他们自研的,操作系统也是自研的,这很像苹果。从硬件、软件再现了苹果的打法,对所有人是一个启示。

我们要思考的事情就是,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的趋势?我们的产品定义,组织、文化,人才是不是要跟上,我个人认为这是革命性的变化,包括我自己创业的时候。我是(20)15年的时候从百度离职,创立了地平线,因为我预见了这样一个未来,所以我们做车载智能芯片。

之前在百度的时候,我负责整个的自动驾驶,那个时候打开车后备箱一看,里面各种机器,线密密麻麻的,车开一段时间就得停到某树荫里去散热,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真正的智能汽车往前推进一定要从软件到硬件,为车载打造芯片。

今天的话题是投资,我在想跟投资有什么关系?5年前我创业的时候,就买了两支股票,一个是英伟达,一个是特斯拉,那时候特斯拉大概200多亿美元,现在已经是2600亿、2700多亿美元的样子了。包括我第一轮的投资人,也是因为听了我的故事,自己也去买,他后来跟我讲,幸亏当时买了。

四个轮子上面的超级计算机,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件事情大概率跑不掉的,一定是比智能手机更大的产业。今天这么晚,为什么大家还聚在这个地方,是因为大家都认同这个方向。特斯拉还是很了不起的,真的是汽车行业的苹果。

内容是最有生命力的

刘宝华:让余凯总分析来分析去分析到自己的公司上了。现在卫红总继续谈特斯拉,刚刚说芯片很厉害,还有一个电子电气架构,跟原来比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您原来是从整车做起的,现在又做科技公司,这方面应该是了解特别深的,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芯片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融合,更多的定位,还有决策,需要把控,需要一些算力的支持,还要低功耗。

——黑芝麻智能科技

联合创始人、COO刘卫红

刘卫红(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COO):我应该是一个老的汽车人,之前工作过两家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和博世,在博世工作的时间比较长,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行业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往“四化”的方向去发展。

聊之前我顺便说一下,4年前我离开博世,创立了黑芝麻智能科技,公司可以贴上的标签是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四年期间我们推出了两个芯片,目前在行业里面是一个比较领先的地位。

非常的是,我们的芯片与两家头部的主机厂进入了落地合作阶段,另外跟一家全球顶尖的零部件供应商,在车路方面也有一个全方位的合作,拓展一个芯片的新领域。

我们觉得在将来的发展趋势里,芯片除了智慧的大脑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更多的融合,更多的定位,还有决策,需要把控,需要一些算力的支持,还要低功耗。

刘宝华:哪些领域有更好的成长前景和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空间,除了刚刚讲到的比较硬的技术之外,其实我们每个人接触到的不光是硬的这些技术、装备,还会接触到比较软的,比如说内容,这个内容往往跟汽车、跟硬件一结合会产生出来新的领域。金冶总,能不能分享一下,我知道你们在做这些?

我们可以不让你自己去选,根据个人轨迹的数据,根据时间环境在开车的时候会推送这样的内容,这是是我们的愿景。

——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金治

金冶(一点资讯高级副总裁):在做的都是汽车界的大咖,我一做内容的公司在这掺和什么的?先说一下,我来自一点资讯,简单的说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通过算法将用户喜欢看的这些内容,无论是图文、音频、推送到他们手中。

我接一下上位嘉宾的话,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再加两个沙发,大概十几年前是这样的说法,现在我再给智能车加一台电脑。电脑产生之前,我们是如何获得内容的,以前通过报纸、杂志,后来通过电脑,之后是手机。

在车已经如此智能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车上的用户也可以享受到好的图文、音频、。刚才有人提到特斯拉,为什么体验好?就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从古到今最具生命力的一件东西就是内容,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我们的大脑对于审美,对于好的内容都是有需求的。

一点资讯想做什么事情呢?除了芯片,汽车设计之外,我们认为汽车里面用户能够想到的内容分发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我们除了有自己的APP之外,还给中国占有率达90%市场份额的四大手机厂商提供内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原理,同样的算法给汽车厂商提供这样的内容。

通过算法,你在早上开车的时候想听郭德纲的相声,晚上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可能要放个动画片或者教育的东西,我们可以不让你自己去选,根据个人轨迹的数据,根据时间环境在开车的时候会推送这样的内容,这是是我们的愿景。

汽车的业态在变化

缝隙市场

投人,投技术护城河

更多精彩内容

详见《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小米的汽车多少钱-小米汽车的定价梗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