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汽车补贴60亿-节能补贴 2021

tamoadmin 0
  1.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研究意义
  2. 下降/裁员/ETC/补贴/国六/抱团,六大关键词看2019年车市
  3. 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还有补贴吗?具体政策是怎样的?
  4. 永康首富,把众泰汽车搞死了
  5.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
  6. 国家对购新车有哪些优惠政策?大型汽车

我国车行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 版)》已提出“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排放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的减排目标。

交通运输领域作为我国第三大碳排放源,而汽车运输就占到该领域碳排放量总量的80%以上。汽车行业如何高效协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去达成2.0版本技术路线图的行动目标和碳中和长期目标成为当下产业关注的焦点。

在SCP(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 APS(汽车先进动力系统分会)近期举行的行业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就当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思辨,并达成了以下四大共识:

节能汽车补贴60亿-节能补贴 202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共识一:实现双碳目标应遵循科学市场规律,特别要结合中国国情。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任何单一能源都难以满足双碳战略、满足能源、和产业安全以及市场需求。

共识二:双碳战略下,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促进了汽车动力系统技术路线的多元化。油(气)争与创新引领是中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识三:技术中立的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各种技术路线的公平竞争和科学发展。从双积分到碳积分是产业政策中立的基础,可以高效优化市场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共识四: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至中长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措施之一。基于碳中性燃料的高效混合动力可以支撑未来碳中和的实现。

双碳战略下,我国需要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和动力系统技术路线

在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首先就我国汽车的能源形式展开系统分析,他表示,巨大的汽车保有量要求我国汽车的能源形式必定是多种能源方式的有机组合,特别是油和电的有机组合将长期存在,任何单一能源形式都难以满足需要。之所以会有该判断,徐长明主要是从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接近3亿辆,到2025年预计达到4亿辆,未来保守估计在5亿辆的水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我国石油消费量也在以每年2000-3000万吨的量在逐年增加,而这些增长均来自于进口。

作为参考,2021年国产石油的产量是1.99亿吨,进口是5.13,石油进口依存度为72%,最高的年份(2020年)达到了73.6%。而放眼全球,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占到了全世界石油出口量的25.7%,即世界每出口4亿吨油,我国就要进口1亿吨。

面对居高不下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以及我国现有的汽车保有量和未来增长趋势,单纯依靠石油显然难以确保我国汽车产业的平稳安全运行。可能有人会问,抛开石油,全部用纯电动行不行?答案也是否定的。

从全球矿产的储量来看,锂可以支撑起电动汽车的发展,但是镍、钴等仍较为紧张。且这些的分布极不均衡,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样存在着不可控因素和风险。“汽车的能源形式最好一部分用油,一部分用电,甚至一部分用天然气以及可再生,才可以确保我国汽车安全运行。”徐长明说道。

SCP名誉理事长李理光补充道,对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言,单一的能源形式不但满足不了能源的安全性,也满足不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在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下,我国汽车驱动系统的技术路线也势必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且在双碳战略下,多技术路线并举也是实现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2.0版技术路线图中指出,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100%为混合动力汽车,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气化转型。

目前来看,在全面电气化转型之下,EV、PHEV、HEV成为当下最为主要的三大技术路线。

对于三大技术路线的技术特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杨建奎分别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从体验和经济性来看:EV技术特征集中在两端,一是受积分、购置税和补贴等边际成本补助,使短续航EV车型有着超低的经济性,二是在纯电驱动和智能化配置的加持下,其驾乘体验方面能明显优于PHEV和HEV等车型,但是存在续航和充电的问题;PHEV技术特征较为均衡,经济性和体验性均处于中等位置,但经济性和体验性均受是否充电的制约;HEV技术特征较为单一,相对于以上技术路线,处于较弱地位。

而技术路线特征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是驱动市场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且不同细分市场的用户对需求的关注度各有差异。根据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A00/A0级车型作为家庭的补充车辆,经济性为第一驱动因素;A级车型作为家庭主要用车,经济性和便利性为主要驱动因素;B级及以上车型作为家庭的升级车辆,对智能化要求较高。

回归到市场表现来看,EV整体渗透率超过19%,主要来自两端的A00级和B/C级市场,占比超60%;PHEV整体渗透率为5%,均来自于主流市场(A、B、C级)且分布较为均衡;HEV整体渗透率现阶段为4%,主要集中在A、B级主流市场。这既与消费者调研的需求相吻合,也表明市场需求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且各自发力。

EV渗透将逐渐放缓,与油车会是长期竞争关系

对于不同技术路线未来的发展前景,杨建奎表示,EV技术路线的渗透将逐渐放缓,未来提升的关键是解决充电和续航问题。“我们认为2022年整体的新能源渗透率预计在26%左右的水平,将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而2025年的渗透率将在38%左右,其中 EV的渗透会率会逐步放缓。”

他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有三:首先,在A00与A0级市场上,EV已从经济性上完成对其他技术路线的超越,但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也制约着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次,A级车将成为未来制约EV渗透的最大阻力,因为不管是在用车场景还是经济性上,EV均无法体现自身优势;在B、C级市场,EV在经济上较豪华品牌车型有较大优势,但仍需解决充电及里程焦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均难以得到整体解决,也将使得EV的渗透逐步放缓。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电动车与油车之间会是竞争关系,而非替代关系。他分析指出,从产品本身来看,电动车和油车各有优劣势,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电动车想要全面覆盖油车,除非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大家经常用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的过程来理解电动车和油车,但是后者替代的难度相当大,智能手机是把功能手机的功能全部涵盖后,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而电动车不能涵盖油车好的方面,所以在未来电动车和油车是一种竞争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PHEV渗透将继续加快,自主企业有机会弯道超车

至于PHEV技术路线的渗透将继续加快,将成为在EV技术路线尚未解决充电和续航问题时的重要发展方向,自主企业有弯道超车机会。

杨建奎分析指出,目前行业内PHEV的定价逻辑是以同类传统车为基准,上浮所增加的成本进行定价;但因技术路线的变更,使自主及合资企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合资企业传统零部件优势减弱,自主品牌有进行弯道超车的机会。此外,PHEV在政策合规、新能源转型、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和驾乘体验方面可以对HEV实现全面的超越,他特别强调,自主企业用短续航PHEV替代HEV,是PHEV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超越HEV的可行方案之一。

他还表示,在燃油车为主的时代,PHEV大多基于传统车平台衍生出来,随着电动车时代的到来,各企业快速进行电动化转型,从EV平台衍生PHEV平台将成为趋势。可以看到,目前已有不少自主品牌车企都推出了自家的混动系统架构,如长城汽车的柠檬混动DHT;长安汽车的蓝鲸iDD;吉利汽车的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等。

徐长明则表示,较长时间内,BEV和PHEV会是并行发展的关系。此前,BEV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获得率先发展,PHEV的占比较低。但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PHEV出现超常规发展,增速超过纯电动,且这一情况在2022年仍在延续。

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今年1-8月,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1万辆和304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7万辆和81.8万辆,同别增长1.9倍和1.7倍。

分析PHEV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该市场的增长与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超强竞争力产品的出现(2021年下半年上市)相契合。这类车型相较于燃油车,有更强的经济性和更高的智能科技体验;相较于纯电动车汽车则直接甩掉了里程焦虑。基于此,徐长明表示,PHEV技术进步带来的车型价格和使用成本的下降,让这个市场还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同济大学的赵治国教授亦表示,PHEV肯定是这两年市场的主流,但他也提醒到,如何把一款车做到性价比最高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但是不同企业的不一样,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技术)的积累也不一样,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PHEV技术路线,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特性。

HEV节能效果明显,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重要一极

杨建奎指出,从双积分单分技术提升的成本来看,HEV相对于NEV的劣势正在减弱。随着双积分政策的调整,NEV产品所获得的新能源积分及油耗积分会逐步降低,且未来NEV电耗将会有逐步纳入考核的趋势,会进一步缩减HEV相对于NEV的劣势。

同时,他重点指出,HEV技术路线渗透平稳,是传统企业在电动化转型较慢情况下的必要选择路线。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有序推进,节能降碳目标将逐步加严,发展HEV将成为节能降碳的必然选择。

对此,SCP理事长王瑞平强调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HEV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电力结构70%是火电,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碳减排,电动车并不是最佳的节能方案,我们希望在同台竞技的情况下,把各种因素考虑全面,因为双碳是有目标的,靠单一路线发展会受到很多的限制和制约,而且能否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也是个问题。”

在王瑞平看来,HEV随时可以投向市场,不需要任何的基础设施投资,现有的生产设施、动力设备都可以直接用,而且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目前可以做到40%以上的热效,这在火电占比较高的情况下,混动可以比电动更快、更好地实现节能减碳。

赵治国教授也表示,从目前来看,混动不是一项过渡技术,而是一项长期技术。混动继承了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在相对有限的区域里,发动机和变速箱又都做了一些减法,可以很好地满足油耗和法规的需求。而大家所认为的纯电动汽车是零排放汽车,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却并非如此,除非未来都是清洁能源。

其实,面对双碳大考,汽车行业的答卷不该是固定的,而应该是多元的。从我国汽车行业动力技术路线来看,整个产业不应该仅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在我国能源结构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同推动和发展应该成为行业的主旋律,且相关政策的制定应该更加公平,让权于技术和用户,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研究意义

据外媒7月3日报道,大众近日宣布,该公司在德国的"柴油门"集体诉讼和解已基本完成,逾24万***讼已结案,大众支付的和解金额超过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

据大众透露,和解协议中,大众在德国已同90%以上有权获得索赔的原告达成协议。接受和解的大众车主,依据车龄和车型,可获得1350欧元至6250欧元(约人民币1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赔偿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汽车在德国仍面临数以万计的个人***,这些车主没有加入集体诉讼,选择在德国单独***。

因此,大众在排放门案件持续发酵下,又损失了60亿元。但排放门远远未结束,大众仍面临相关诉讼,同时也难逃其他国家法律的赔偿。

持续发酵的"排放门"

大众"排放门"已经持续5年之久了,遭受的罚款和其他相关费用已达300亿欧元。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外国人的韧性。

有调查资料显示,大众"排放门"的起因是大众品牌车型引进了奥迪的共轨喷射技术,同时也使用了奥迪工程师专门为这种发动机研发的软件控制系统和非法控制发动机运行的功能。

大众安装软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其在美销售的柴油车应对尾气排放法规,最早发现问题的是私立的德美合资清洁交通国际理事会ICCT,在他们的检测里,美版捷达柴油车型的实际氮氧化物排放超标15~35倍。

2015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在部分柴油车上安装软件,使汽车能在车检时以高标准过关。面对指控,大众汽车随后承认在销往全球的1100万辆柴油车上安装了专门应付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

2016年10月,大众汽车与美国联邦和加利福尼亚州监管部门以及部分柴油车车主达成和解协议,将花费147亿美元了结因其部分柴油车在尾气排放检测中而引起的集体诉讼,这也成为史上数额最大的汽车厂商赔偿和解案。

2016年12月,大众同意支付16亿美元回购、修复加拿大境内的10.5万辆装有"排放器"的柴油车,并且对车主提供赔偿。大众还同意支付1500万加拿大元(约1118万美元)的民事行政罚款。

2018年3月,5万多名大众英国车主就大众柴油车排放一事向伦敦高级法庭提***讼,要求大众汽车索赔。据当时的律师介绍,这是英国法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诉状。

2019年9月,大众汽车又与澳大利亚的近10万名大众车主就"排放门"达成和解协议,协议金额高达1.27亿澳大利亚元。

进入2020年,大众已收到多个国家开出的巨额罚单。今年1月,加拿大检方批准对大众处以约1.5亿美元的罚款。波兰、澳大利亚的监管机构也向大众开出巨额罚单。此外,近期英国有将近10万名车主向大众集团发起了集体诉讼,要求大众为"排放"和"误导消费者"承担责任,这起集体诉讼将会成为英国法律史上规模最大的消费者诉讼。

此外,德国检方日前对外表示,已将柴油车排放丑闻的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此次调查将涉及到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检方将对大陆集团及大众汽车集团的多个办事处展开搜查。

对此,大陆集团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已有多个办事处接受搜查,其供应商也正在与当局合作,对于调查结果暂时不予置评;大众汽车方面也表示,鉴于公司已与不伦瑞克省检察官达成和解,因此该汽车制造商将以证人身份配合接下来的调查。

大众的新能源战略

从2009年,大众集团就发布了三步走的节能环保战略和产品规划,具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长期三个部分。其近期目标是进一步优化汽油机,普及、推广、用先进的柴油机,这是短期内不需要重大的社会投资就能够实现的目标,大众在节能发动机领域有很多成熟的产品和经验。

在排放门发生后。大众集团于2016年6月发布了"携手共进-2025战略(TOGETHER?–?Strategy?2025)",其目标是将从柴油机动力大幅度转变到新能源汽车。

2016年11月,大众集团发布了2025战略(Transform?2025+)。其核心内容是淘汰低产能/低利润车型,节省下的近25亿欧元(约183.15亿元人民币)将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力求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导者,并将被尾气门破坏的形象重新树立起来。

大众的2025战略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于2020年结束,涉及大众重组和转变核心业务等内容。经过第一阶段的积累,大众将能够斥巨资投资电动汽车的研发,开始其2025战略的第二阶段。本阶段的目标是在2025年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力量,并于2030年在这个领域成为领导者。到2025年,每年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并成为电动汽车领域全球市场的领导者。电动汽车将是大众未来的新标志。

2017年,大众集团在法兰克福车展发布了电动化战略"Roadmap?E"。最晚到2030年,大众集团的整个车型阵容将实现电动化。这意味着集团旗下各品牌、覆盖各市场的300余款车型届时均将推出至少一款电动版车型。

2018年,大众集团在德国德雷斯顿的透明工厂发布了全民电动汽车"ELECTRIC?FOR?ALL"。其重要部分是专为电动汽车而设计的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大众汽车品牌ID.将成为全球首款基于MEB平台生产的车型。

2019年,大众发布了全新的走向零排放新能源战略?"goTOzero"。集团将从传统MQB平台转向MEB纯电动平台。并在2025年完成33款量产车型任务。

从整个大众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来看,大众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都做过尝试。大众目前选择的技术路径是跨过混合动力汽车,直接进入电动汽车。利用大众在平台化的丰富经验,直接在MEB平台上开发生产ID.系列新能源汽车。利用全球的工厂和市场,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最终实现新能源汽车成本接近燃油车。

目前,大众"排放门"仍在持续发酵,1100万辆车解决起来并非易事。但是大众汽车正在走出排放门阴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下降/裁员/ETC/补贴/国六/抱团,六大关键词看2019年车市

新能源车迈入后补贴时代?当母鹰不再喂食,唯强者生存

财瞭

2022-08-24 18:52河南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在全球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的压力下,低碳经济将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自2009年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政策。目前截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已经经过了十余载的飞速发展,逐渐迈向产业化发展。

但随着后续新能源车企对补助依赖性的增强,企业很容易误入歧途,以不法手段谋求补助资金。这与补助的初衷背道而驰,通过偏补,企业获取大量的营业外收入,从而在短期内造成企业利润的增加,这会导致企业产生“惰性”,且消极追求更好的经济效应。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背景

1.新能源汽车产销状况

在200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初出茅庐,且中国汽协会于2012年才开始公布其产销数据。自2015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世界首位,一直由中国保持。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大约50%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都集中在我们国家。

由于我国一直贯彻以纯电驱动为主导的战略取向,因此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较大。在2020年,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了400万,占比超8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冲击下振幅较大,而在补贴持续退坡的背景下,其销量在2019年同比下降了4%。

此外在2019年下半年,由于我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从国家第五阶段向第六阶段切换,使得原有的燃油车定价机制发生变化,提前透支了汽车消费,从而导致下半年的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不过总体而言,其韧性程度还是很强,在12月份的汽车销售数量出现了明显的恢复,整体的销量仍然超过120万辆。

不过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新车销量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但从3月份之后,汽车市场快速复苏,且在7月份其销量大有起色。凭借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以及各大企业的大力推动,在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36.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90%。

2.技术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电池,它的发展甚至可以决定这个行业发展的生死存亡,这也是购买者和潜在消费者最关注的要素之一。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发展规划,现如今对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的要求有必要不断地提升,但是其在价格上却可以逐渐降低。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相关技术,虽然取得了卓著成效,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与欧美等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当前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了的最新动力电池,其功率密度也已经达到了2020年的目标值304Wh/kg。

在纯电动车发展方面,近年来,在北汽、蔚来、比亚迪等公司问世的部分车型中,它们不仅在电池能量上并驱争先,还在最高速度和百公里加速时间等方面遥遥领先。续航里程的设置更是达到了400km以上,而百公里的加速时间也普遍在7秒以上,但是最高速度与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美国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就目前而言,国产混合动力汽车的指标优于国外车,且现如今它在新能源汽车中占主导地位,从指标上看,国产车优于国外车。目前国产车型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续航里程一般在60km左右。此外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与国外相比,其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集中在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和冷启动温度等方面。

3.基础配套设施

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首当其冲最主要的基础配套设施,其次是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等。当前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已达到了如下成效,一是充电站的建设。我国在2020年底,经统计,已经全面建成了约6.4万座充电站。

二是充电桩的建设。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每年稳步增长。在2011-2020年间,每年的充电桩总数量持续攀升,这些年间的总数量分别为0.68万、1.77万、2.25万、3.09万、4.0万、14.1万、21.4万、33万、51.6万和80.7万。

此外,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存在的私人充电桩共有87.4万台,占充电基础设施的50%以上。然而这还不足以满足充电需求,车桩比仅为3:1,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三是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在2016年被工信部推出面世,并于2018年,将此办***式开启了试点工作,并于2020年全面推进建设。

二、新能源车企补助情况

1.补助新能源车企的目的

我国对新能源车企补助的目的,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生产端角度来看。为了提高汽车的创新研发能力,通过提供其大量的研发补贴,并为企业提供完备的创新环境。即建立研发基地等,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返现,根据技术创新理论,补助还可以为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推动其技术创新的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第二,从消费端角度来看。可以依据需求曲线理论,在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为其提供购车补贴,增强其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从而***了其消费。如此不仅可以提高新能源车企的销量,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增强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从而***企业继续扩大产能,增加其在汽车市场的份额占比。

第三,从基础配套设施角度来看。并不只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购置补贴,也是增加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仅在购买时价格上的补贴,也要增加消费者在后续使用时的体验感。所以要持续推进基础配套设施的实际建设,让其相关政策尽数落地。随着消费者认可度的提高,能够增强企业的自信心,帮助企业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上述的三个方面总得来看,根据市场失灵理论,补助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为了达到此产业的升级改革的战略目的,从不同方面调节市场的需求结构,不断优化配置让其切合适宜。

总而言之,补助的目的,在迎合供求侧改革的同时,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鼓舞车企进行自主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是对新能源车企的补助终极目的是,在后补贴时代,为了更号实现战略目标,尽快使其摆脱对补贴的依赖,“独立自主”地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2.新能源汽车企补助发展历程

新能源车企获得我国补助相关政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这里主要了解下自2009年以来,我国开始出台有关新能源车企的补助政策,但是近年来受疫情的波动影响,现而今的补贴政策将持续至2022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顺利从启动阶段,成长发展到了当前的后补贴时代,这与完全离不开国家政策和地方的鼎力相助。此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普及,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补助也逐渐退出。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企业实力雄厚、竞争激烈,并通过其技术、产品驱动的优势占领市场,开发出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

同时这些企业在政策导向的领引下,其发展愈加井然有序、欣欣向荣。接下来,我国将取消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将侧重点放在建设基础配套设施上,这也预示着我国将完全进入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单驱动发展转变为双驱动,即其发展将在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大展宏图。这与前文所述的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3.新能源车企补助类型

我国于2009年1月启动了“十城千辆”项目,各级对我国新能源车企的各项补助都得到了积极的相应。我国新能源车企获得的补助可以从消费端、生产端和基础配套设施端上去分为三大类。从最初的仅补贴售价,到全行业产业链的支持。

4.我国新能源车企补助具体情况

(1)补助政策演变自

2009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持续推动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其的投资额逐年增加,在2017年,投资资金数额总数甚至赶超了三千亿元。

补贴除了用于对企业的财务补贴外,还有一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投入与基建项目。此外在这个期间内,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减免的车辆购置税金额约为700亿元。可以说近十年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均逐渐走向规范化、系统化。

(2)补助规模

我国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或多或多有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功劳。不仅如此,还在节能减排的路上,缓解了我国环保和能源紧张等相关问题,这说明了对新能源车企的扶持必不可少。而由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扶持力度差异较大,且其在时间、金额、范围上,具有长、大、广的特点。

从2009至2020年期间,国家给企业投入了上千亿元的财政补贴,以此同时,为了***消费,国家还给予消费者购车补贴。不过虽然大部分车企,每年都会得到中央和地方发放的补贴资金,但是从最小值为零来看,有的企业并非持续获得补助。此外不同公司获得的补助金额大相庭径。

例如,在2019年最高补助金额为47.18亿,而平均补助金额只有3.89亿元。虽然新能源汽车企业,补助平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可见的退坡政策在逐渐渗入。尤其是在2016年补助政策正式退坡后,补贴增长率最低,2016年至2018年,补助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18年后,增长率逐渐下降。

结语

得到补助后,新能源车企缓解了融资压力,增加了研发投资,短期内提高了企业价值。但随即出现的骗补行为,使补助劳而无功,欲益反损,甚至错配。

由此近年来补助门槛不断提高、补助额度持续大幅下降,其终将退出市场舞台,市场竞争更是龙争虎斗。所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且息息相关,健全补助体系非常重要,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完善产业链发展。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精彩推荐

正在加载...

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还有补贴吗?具体政策是怎样的?

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这句话虽然有点悲观,但各行各业在2019年都弥漫着一股萧瑟气息,似乎预示着其真实性越来越高。2019年,对于国内车市来说无疑也是寒风萧瑟的一年,销量下跌、降薪、裁员、破产的消息充斥着整个汽车圈,对此,车神探总结了十个关键词,带大家走进风云变幻的2019中国车市!

1、下降

1月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了2019年全年的产销数据。去年1-12月,广义乘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127.28万辆和2103.70万辆,同比下滑9.7%和7.5%。而各大整车上市公司也纷纷披露了最新的产销快报。其中,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小康股份(601127)、*ST海马(000572)2019年累计销量同别下滑11.54%、3.99%、4.69%、9.32%、56.41%,“下降”已成为2019年车市的“关键词”之一。

对此,有媒体表示,车市下行不是偶然的个别因素导致的,而是短中长期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这一轮汽车市场的深度调整,是从购置税减免政策退出的消化期开始,到排放标准升级的转型期,叠加中美经贸摩擦、预期不稳、高房价的挤压效应、部分一二线城市限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市场需求阶段性饱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由此带来了汽车行业销量、营收、利润、投资的全面下降。

2、裁员

汽车行业号称“制造业之王”,庞大的产业链,承接着千万人的就业,但无数就业的背后,也代表着无数的生产成本,如今车市遇冷,汽车销量下滑,各大车企也不得不通过裁员来缩减成本。

2019年以来,多家汽车制造商陆续宣布裁员。奥迪决定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10%;这一轮削减将为公司节约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69亿元)的成本,用于推动电动化转型。另一家德国巨头戴姆勒已先于奥迪启动了裁员,宝马亦规划到2022年裁员逾5000人。

除了德国三巨头以外,美国、日本和中国汽车制造商也早有行动。据报道,截至9月底,蔚来汽车解雇了约20%的员工,裁减2000多个岗位。未来几年,汽车行业将有8万人下岗,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员工人数约砍掉4.5%。

3、抱团取暖

全球车市遇冷,各大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而抱团取暖似乎成了大家一种非常默契的着陆方式。

2019年最重磅的抱团肯定是标致雪铁龙PSA和菲亚特克莱斯勒FCA了,两大汽车帝国合并,组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两家车企合并后的产品线将覆盖主流乘用车、SUV、豪华车、超豪华车、卡车与轻型商务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除此之外,蔚来与小鹏宣布在充电桩领域展开合作;宝马和奔驰把各自旗下的共享出行业务进行整合;大众和福特联手,强化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等方面的合作,而福特与大众、戴姆勒和宝马、丰田与铃木等宣布联手。另外,吉利与戴姆勒、上汽与广汽、长城与宝马,也在这一年宣布加强各方面合作。面对全球车市遇冷,销量下滑的困境,各大车企发挥各自优势抱团发展,或许也是突破困局的办法之一。

4、新能源退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购车补贴的力度。但随着中央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的出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应声而落。

数据显示,在2019年6月份实施新的补贴政策后,新能源乘用车的批发量从六月份的133528辆将至7月份的66776辆,8月至9月份则在7万辆左右徘徊,而10月份数据则为6.5万辆,同比下降45%,可以看出来补贴退坡前市场上出现了一波抢补贴行情推动市场达到了高点,随后迅速下降整体在低位调整。

对此,有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未尝不是件好事,虽然丧失了价格优势的中国品牌车企在突如其来的市场竞争中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但对于那些产品力、研发能力过硬的中国品牌来说,这无疑也是个机遇!

5、国六

7月1日起,根据去年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全国多个省市提前实施了“史上最严汽车排放标准”,而且提前执行国六排放标准的城市不在少数,有些城市甚至直接一步到位,执行了更高标准的国六b。

“国六”被称为“史上最严排放标准”,实施该标准将分两阶段进行:第一过渡阶段,从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汽车都必须符合国六A标准。第二阶段从2023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汽车都必须符合国六B标准。

从“国五”升级到“国六”并非易事,对于车企来说,是一次技术的考验。同时,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也加速了车市淘汰赛的进程,国五车型在国六标准执行前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部分国五库存车型甚至6折出售,价格力压二手车市场,这也间接让持续下滑的汽车销量得到短期缓解。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76.6万辆,同比增长4.9%,是去年唯一单月同比正增长,但在短暂的“疯狂”过后,中国车市又回到了熟悉的下跌节奏,至今也未能回暖。

6、ETC

在上一年的下半年,ETC或许是出现在你朋友圈最频繁的一个词汇!19年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ETC政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在一车一卡的同时,实现高速收费口的快速通行。随后各行各业纷纷响应号召,多地掀起安装ETC的热潮。

ETC的普及,不仅可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减少废气排放,还能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推广的过程中,有部分高速收费站悬挂“不安装ETC不欢迎使用高速”“不办ETC不许上高速”等横幅也惹来了不少诟病!对此,11月27日,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德金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严禁通过任何方式强制安装ETC和对非ETC车辆通行高速公路设置障碍。

车神探有话说:好了,以上就是车神探为大家总结的2019中国车市的六大关键词,通过对这六大关键词的解读,我们基本能够了解到19年车市的脉络。总的来说,2019年车市的所有故事基本都是围绕着“寒冬”展开,无论是销量下降、裁员还是抱团取暖,都与残酷的市场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展望未来,我们当然不希望这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但还是要做足准备去迎接更恶劣的大环境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永康首富,把众泰汽车搞死了

1、严格执行国家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的有关政策。单位及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国家补贴标准1∶1的比例给予地方配套补贴,国家和我市财政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

2、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用给予全额财政补贴。

3、财政部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按照节油率分为五档补贴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W;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补贴6W;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W。

4、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另有标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使用铅酸电池和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两类,最高补贴额分别为8W/辆和42W/辆;纯电动汽车补贴标准为50W/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最高为60W/辆。

北汽新能源EC点击了解最新报价

5、2010年6月,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

6、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W,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W。

7、明确自2012年1月1日起,对节约能源的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这是车船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新增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贯彻落实这项税收政策,现将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如何?

众泰 汽车 ,进入了多事之秋。曾经的网红山寨车,如今走到了生死的边缘。

2021年3月8日,众泰 汽车 发布公告:其董事长金浙勇、董事及实控人应建仁、马德仁,全部辞去公司所有职务。

一次性三个最高领导全部辞职,众泰 汽车 上演了一幕高管大逃亡

这意味着,众泰 汽车 的幕后老板,曾经的创始人——应建仁,正式从众泰 汽车 出局。

应建仁的建立起来的资本帝国,已经分崩离析。众泰 汽车 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已正式宣告破产;应建仁的控股平台——铁牛集团,也资不抵债,已经宣告破产。

仅在4年之前,应建仁刚刚走上人生巅峰。那时,他的个人财富高达140亿元,位居胡润排行榜239名;他掌握的铁牛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还有多元化的房地产项目。

如今,铁牛集团及旗下的子公司***,应建仁家族却早已离场,只剩下坚守的中小股东,成了最悲情的高位接盘侠。

应建仁如何起高楼?又如何楼塌了?如何把众泰 汽车 搞死?又是如何薅中小股东羊毛

一、

1962年4月,应建仁在浙江金华的永康县出生。

永康县自古以来,就和金属冶炼结下了不解之缘。改革开放以来,永康县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五金行业自然成为了其支柱产业。

1992年,中国 科技 五金城在永康县开业,全国的经销商都汇聚于此。

也正是那一年,30岁的应建仁,东拼西凑了8万元,创办了永康城机械五金厂。

应建仁此前一直从事五金生意,通过自主创业,他进入了 汽车 零配件生意。

他的长城机械五金厂,正是生产 汽车 冲压件模具的。

彼时,中国商品经济刚刚兴起,完全还处于一个卖方市场。

只要胆子足够大,开厂生产出来产品,就没有卖不出去的。

仅仅经过几年的打拼,应建仁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6年,34岁的应建仁将长城机械五金厂更名为铁牛集团,注册资本扩充到1亿元。

当时注册公司资金需要实缴,如果应建仁确实缴纳了这么多注册资本,说明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个亿万富翁了。

那个时候,国产车最出名的是昌河 汽车 。昌河 汽车 虽是国产车,但几乎所有的关键零配件,都是从日本进口而来。

作为其中一个小供应商,应建仁实在看不下去。其中的利润空间,也让应建仁垂涎三尺。

于是,应建仁花重金,请来专家进行研究。

终于在1999年,铁牛顶盖板面市,不但拿到了国家的重点新产品奖,更是获得了昌河 汽车 的大量订单。

在 汽车 配件行业浸*多年之后,应建仁不再满足于只做 汽车 配件。

他萌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造车,而与造车的同时,应建仁下了一盘长达十几年的资本大棋。

二、

2003年,众泰控股集团正式成立,应建仁把曾在国企做高管的姐夫吴建中请来,做众泰控股的董事长。

吴建中站在台前,应建仁站在台后。

应建仁以个人身价控股众泰,而铁牛集团只是以一个小股东的身份出现。

当时,应建仁颇有眼光,让众泰控股集团控制两家全资子公司,其中众泰 汽车 制造公司主营传统 汽车 ,众泰新能源 汽车 则主要生产新能源 汽车 。

那一年,应建仁从台湾,买回了丰田特锐的生产线。连同设备以及模具,还有一大批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都被应建仁带回了永康。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应建仁开始了他在资本市场的首次表演

2003年4月25日,应建仁通过铁牛集团和永康模具两家公司,受让了ST金马62%的股权。

金马股份是安徽黄山歙县财政局的一家国有企业,主要生产摩托车和 汽车 的仪表。

2000年上市之后,金马股份业绩变脸,业绩亏损之后,戴上ST的帽子。

为了不被退市,金马股份一直寻求重组的方案。

应建仁艺高人胆大,承接了金马集团2.9亿的债务,以及国企员工身价转移的费用,接盘了金马集团。

这是应建仁收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它将会在13年后,大派用场。

众泰 汽车 并没有整车生产的许可证,但这并不是问题。

2006年初,众泰 汽车 借道成都新大地 汽车 公司,迂回实现了整车生产的愿望。

2006年1月10日,众泰的第一款车“众泰2008”正式面市。在吴建中的带领下,众泰 汽车 的造车速度,不可谓不快。

就在这个时候,应建仁又开始了他在资本市场的第二次表演。

2006年10月,安徽的另外一家上市国企——铜峰电子,在管理层收购(MBO)失败之后,控制股东铜峰集团一直在寻求战略投资者进行资产重组。

应建仁以铁牛集团出资8000万元的代价,拿下了铜峰集团60%的股权,进而成为了上市公司铜锋电子的实控人。

至此,应建仁在A股市场上,通过强力的手腕,拿到了两个壳公司。

应建仁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在资本市场蛰伏起来,耐心地等待一个点石成金的机会。

在此之前,应建仁还是把精力放在了修炼内功上,打造集团内部的产业。但一个庞大的资本棋局已经布好,应建仁就是那个高明的棋手。

三、

2008年,应建仁又成立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是铁牛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名叫卓诚兆业。

这是继众泰 汽车 之后,应建仁倾力打造的一个多元化地产业务,主要是在永康、杭州和安徽铜陵开发一些房地产。

同样的,卓诚兆业将和众泰 汽车 一样,在8年之后,会在资本市场掀起一波风风浪。

也是在这一年,众泰 汽车 的董事长吴建中开始谋划上市,他的目标是2011年能够IPO,并且募集数十亿元资金。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吴建中大力发展众泰 汽车 的经销商;然而,应建仁比他还要着急。

为了扩大销量,2010年,一个奇葩的众泰直营体系应运而生。

直营店都是应建仁的永康老乡和亲友投资,可以直接向铁牛集团汇报,根本不受众泰的销售部门管理。

直营店能拿到更好的政策支持,让众泰 汽车 的经销商叫苦不迭。

如何平衡经销商和直营店的利益,成为了众泰 汽车 销售部门最头大的问题。

到了2011年,众泰 汽车 依然没有达到单独上市的体量。

为了迅速提升销量和利润,应建仁把比亚迪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夏治冰挖了过来,企图让他再造一个比亚迪的神话。

2012年,夏治冰成了众泰集团的总裁,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砍掉了不赚钱的车型和项目。

当夏治冰的第三把火,烧向众泰的直营体系时,家族企业的风格,开始让夏治冰水土不服。

夏治冰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带来销量的增长,触碰到原有利益集团时,反而伤害到了自己。

仅仅半年的时间,夏汉冰就黯然出走众泰。这在此时,应建仁的侄子金浙勇接替了他的位置。

当时,国内的 汽车 品牌,掀起了一股山寨之风,在外观设计方面,模仿国外知名 汽车 的设计。

本身开发设计能力比较弱的众泰,冲到了最前面,模仿山寨能力体现出一流水平。当然,众泰内部并不认为这是山寨能力,而是逆向设计开发能力。

众泰T600抄袭大众和奥迪,SR7模仿奥迪Q3,SR9模仿保时捷,既被一车友鄙视和调侃,又被一些没钱但迷恋豪车外观的车友追捧。

这些车型的成功,给众泰带来了一波销量的增长。

与此同时,应建仁早期布局的新能源 汽车 ,随着国家启动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也有这个时候,到了收获的季节。

2014年,众泰 汽车 营收达到了66亿元,净利润有1.81亿元;2015年,众泰 汽车 的营收翻倍,达到了137.45亿,净利润增长到了9.09亿元。

数字看起来非常亮眼,但难掩其背后的危机。

这两年,众泰 汽车 获得的新能源补贴,分别高达4.43亿和11.41亿元。

如果把补贴去掉,这两年众泰 汽车 都是亏损的。

这样的业绩成色,要单独IPO是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了;显然,应建仁失去了耐心,他布了十几年的资本棋局,终于要迎来***了。

四、

2015年9月29日,应建仁终于扣动了扳机,他掌控的铜锋电子和金马股份,突然在同一天停牌。

2016年,应建仁祭出了两个大手笔。

2016年1月13日,铜峰电子的重组预案出炉,作价45.3亿元,收购铁牛集团旗下的卓诚兆业100%的股权,并非公开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

当时,卓诚兆业的总资产评估为43.32亿,收购价45.3亿,看起来溢价率并不高。

但是,在并购消息公布之前,卓诚兆业以18.8亿元突击购买的6块土地,加价12.67亿元,评估价成了31.55亿。

表面看起来良心收购,背地里却藏着一把大镰刀,不得不佩服应建仁的手段高明。

众泰 汽车 这一边,应建仁的镰刀手则更加耀眼。

应建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众泰集团的董事长,也就是姐夫吴建中淡出了众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贴心的舅侄金浙勇。

随后,3月27日,金马股份发布公告,作价116亿元,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金浙勇和铁牛集团等股东所持有众泰 汽车 100%的股权。

当时,金马股份的市值只有32.74亿,一下要收购116亿的众泰 汽车 ,无异于蛇吞大象。

而众泰 汽车 的净资产只有22亿元,溢价429%收购,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按照收购方案,金马股份要给金浙勇支付20亿现金,同时金浙勇也成为金马股份的大股东。

这个完美的借壳方案,不仅出了20亿的现金,又可以将虚增的商誉,变成实打实的上市公司股份,可谓是一石二鸟。

金浙勇是应建仁的一致行动人,收购方案就是从左手倒到右手,还从上市公司套出了现金,简直就是天才设计。

让应建仁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完美收购方案,撞到了***“史上最严借壳新规”的枪口上。

但应建仁没有就此罢休,马上想到一个新的方案,以此规避借壳。

先是铁牛集团以60亿的价格,收购了金浙勇等人手上的股份,让铁牛集团坐上了众泰集团大股东的宝座。

然后仍然以116亿元的估值,将众泰集团装入上市公司,由于铁牛集团本身就是金马股份的控制股东。交易完成之后,控制股东并不发生变化,就不构成借壳,自然就不受借壳新规约束。

这个新方案的高明之处,不仅绕过了监管约束,还让金浙勇了50亿的现金,比之前的收购方案,还多30亿元。

众泰集团注入上市公司之后,金马股份更名为众泰 汽车 ,随着新能源 汽车 概念大火,再加入116亿资产的注入,众泰 汽车 的市值飙升到了290亿元。

金马股份更名众泰 汽车

2017年,应建仁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个人财富达到了140亿元,位列胡润排行榜239位。

但应建仁并非没有代价,为了众泰 汽车 ,他不得不放弃当时祭出的另外一笔收购案;铜峰电子收购卓诚兆业的方案,最后不了了之。

大笔之后,应建仁似乎还不满足。

2018年3月,铁牛集团以1.1亿元的价格,拍下了永康市的一块土地。3个月之后,这块地就以2.7亿元的价格,转卖给了众泰 汽车 。

左手往右手一倒,应建仁就从上市公司薅走了1.6亿。

当时,这个方案为了获得***有条件通过,铁牛集团做出了利润补足承诺。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三年,众泰 汽车 要完成12.1亿、14.1亿和16.1亿的对赌利润,如果没有达到,铁牛集团要用众泰 汽车 的股份,如数补足。

这基本算得上铁牛集团***式的对赌,也成为其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五、

2017年,众泰 汽车 的净利润13.4亿元,差了7000万利润,铁牛集团用1000万股众泰 汽车 的股份补偿。

2018年,众泰 汽车 非但没有盈利,还亏损了4.19亿元。与利润承诺相比差了20亿元,铁牛集团应当赔偿4.68亿股。

说白了,这些赔偿的股票,都是通过虚增的商誉获得的,即便赔出去,依然是的。

但应建仁可没这么干,他精准踩点,提前将铁牛集团持有的众泰 汽车 80%的股份,拿去质押了。

这就导致剩下的股份不够赔偿,这事就一直耽搁了没有执行,相当于一直赖着。

被众泰 汽车 对赌压着喘不气来的铁牛集团,其实早已千疮百孔,没有造血的业务支持其运营。

2020年,众泰 汽车 几乎雪崩,新能源补贴断粮,没有国六标准的车满足市场,铁牛集团也因此拖累,陷入了欠薪和欠债的风波。

8月份,铁牛集团就严重资不抵债,进入了破产重整的程序。

市场传出此负面消息时,铁牛集团还死不承认,进行了强力辟谣。

然而,仅仅4个月之后,也就是2020年12月,***就裁定:铁牛集团严重资不抵债,而且没有持续经营能力,失去了挽救的可能性,终止铁牛集团重整的程序,正式宣告破产。

所有债务一笔购销,欠上市公司的那20亿对赌利润,全部给赖掉了。

应建仁多年布下的资本棋局全部***,铁牛集团破产,意味着他要从上市公司铜峰电子和众泰 汽车 出局。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众泰 汽车 董事长金浙勇和实际控制人应建仁,辞去所有职务,上演了***式大逃亡。

这是应建仁苦心经营的一盘大棋,其实,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铁牛集团和众泰 汽车 的情况。

或许,他早就已经料到会有今日,于是在资本市场上狂飙猛进。

他将铁牛集团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高溢价注入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的。为了达到目的,让铁牛集团做出不了可能实现的对赌利润;众泰 汽车 的雪崩,加速了铁牛集团***的速度;但应建仁通过高超的财技,以及强大的收割手腕,榨干了众泰 汽车 的最后一滴血。

一言以蔽之:铁牛跌倒,建仁吃饱。

国家对购新车有哪些优惠政策?大型汽车

提到新能源汽车,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购一辆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节能减排还能减少用车成本,所以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都在争先恐后的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那么,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能如何呢?这样的行为是否会让新能源在汽车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呢?

第一,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几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非常可观,新能源汽车也的确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些消费行为都促使了车企大力生产新能源汽车。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现退坡现象,很多消费者享受不到优惠,购车成本也就明显增加,购买能力相应的也减弱了很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销量也就没前几年那么可观,工厂自然也会出现了很多的库存。

第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存在很多限制,毕竟很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充电桩等设备都建设的不完善,包括一些售后服务都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些区域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能力不足。很多车企为了打开这些区域的市场,做了很多努力,花费巨大,但效果甚微,必然也会导致产能过剩。

第三,虽然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因为一些政策的变动,甚至是一些硬件措施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厂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但是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跟很多国外的品牌都有很好的合作,不仅仅面向国内销售,更重要的走向世界,同时还有共享汽车、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等项目的带动,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会受到文中提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和前景依旧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优胜略汰,对于一些自身条件过硬、实力较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它们的未来依旧是具有优势的。

继日前明确在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后,财政部进一步发文确认了中央财政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其中购车补贴标准最高的为最大电功率比50%以上的燃料电池公交客车,每辆车可获60万元的推广补助。

燃料电池车补贴最高

财政部、科技部此前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

财政部日前发文明确了补助资金来源,中央财政将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

此次财政支持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

具体来看,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中,混合动力汽车按照节油率分为五档补贴标准,最高每辆车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

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另有标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使用铅酸电池和使用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两类,最高补贴额分别为8万元/辆和42万元/辆;纯电动汽车补贴标准为50万元/辆;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标准最高为60万元/辆。

据福田汽车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传统公交客车根据不同配置的每台售价在30万元至80万元之间,混合动力客车的售价为100-150万元左右;根据平均购车补贴30万元计算,混合动力客车的实际售价为70万-120万元之间,与传统客车的高端配置价格相当。

新能源客车将率先受益

财政部通知还指出,示范推广单位必须取招标方式择优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确定示范推广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车型、数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

新能源公交客车需求主要来自各级,相关上市公司受到政策推动,有望在2年左右的时间内产生实际收益,而新能源乘用车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产业化和产生实际业绩仍有待时日。

新能源客车将在国家“十城千辆”的推动下加快产业化。其中福田汽车在新能源客车开发领域较为领先,且福田汽车地处北京,此前已获得北京公交公司承诺2009年800辆混合动力客车和底盘的订单,优势较为明显。

另外,财政部还发文规定,补贴车型必须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其中混合动力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与同类传统车型相比节油率必须达到5%以上,混合动力客车节油率必须达到10%以上。

零部件方面,生产企业对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必须提供不低于3年或15万公里的质保期限。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

标签: #汽车

上一篇江淮汽车召回事件最新进展-江淮 召回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