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甲醇汽车节能补贴-山西甲醇汽车节能补贴公示

tamoadmin 0
  1. 新能源汽车不知道的冷知识
  2. 新能源汽车的小知识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是什么?
  4. 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
  5. 新“双积分”政策指向何方
  6. 为什么发展新能源汽车

 以高端化、系列化、成套化为方向,提升轨道交通装备配套协作能力,打造配套完善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设太原、大同、运城三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突出成套,培育集群,全面提升煤机制造水平,建设山西(太原)煤机技术研发中心和晋中、晋东、晋北三大煤机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完善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

 积极拓展延伸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推动成套化、系列化和高端化制造,提升电力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山西甲醇汽车节能补贴-山西甲醇汽车节能补贴公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加大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力度,在巩固优势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产品覆盖面,打造以现代煤化工关键设备为主导产品、具备成套设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晋北、太原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

 着力培育优势技术节能环保装备产品,推广高效锅炉(窑炉)、电动机、变压器和高效热能回收系统应用,发展一批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环境治理技术装备及噪声、辐射防治装备等环保重点技术装备。

 积极发展重型机械、纺织机械、汽车部件及整车、通用航空、电子智能、铸件锻件基础工艺、液压配件组件、材料深加工、特色军工民品、农业机械等装备制造。

 培育发展新兴接替产业。大力支持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电动客车、电动专用车、电动乘运车,适度发展混合动力和燃气汽车。加快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引进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基地建设。

 以提高附加值深加工为方向,推进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五大领域向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以节能环保产品、技术、服务为抓手,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节能环保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

 鼓励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重点发展LED、光伏、信息安全、电子设备制造、云计算、信息服务、物联网七大领域,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以太原为中心,覆盖晋中、阳泉、吕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药及中成药独家品种等4大领域,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全面提高“晋药”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

 全面提升传统食品产业,培育壮大现代、特色食品产业,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化,形成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布局合理、地域特色浓郁的食品工业体系。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展生产性、生活业发展空间,加大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加快发展,加快我省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生产业大省和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强省步伐。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大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力度,发掘三晋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大集团、大资本、大平台发展战略,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能力和整合集成发展能力。重点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及打造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长城山西段等世界文化遗产知名旅游品牌,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重点景区,着力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加大文化产业市场营销力度,大力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形成旅游新优势。支持煤炭型城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探索推进旅游业与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业和要素整合集成能力和模式创新能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主动对接京津冀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欧亚贸易通道、中原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优化现代物流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中部、北部、南部三大现代物流业密集区,推进物流通道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提升物流企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加快开发临空经济。

 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高技术服务业,以及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业,不断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推动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

 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推动生活业全面提升规模、品质和效益。积极发展商贸、运输、会展、快递、节能服务、住宿、餐饮等其他服务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鼓励发展各类主题参与、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通新兴业态。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围绕“六大区域布局、四大集群示范、八大产业提升、五位一体推动”的战略安排,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节约、环境友好的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稳定提高粮食产能,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继续推进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切实管好地方粮食储备。统筹规划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布局,增强气象服务能力。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在汾河平原区域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水果和家禽等产业,在上党盆地区域重点发展优质杂粮、中药材和生猪产业,在雁门关区域重点发展草牧业和优质杂粮产业,在太行山区域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和杂粮产业,在吕梁山区域重点发展优质干鲜果和马铃薯产业,在城郊农业区域重点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小杂粮、干鲜果、设施菜、草牧业、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业保护,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流通业态。

 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推进农业公益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公益机构作用,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土地复垦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生产建设毁损耕地的复垦责任。深化林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购买式造林,推动国有、集体和个人开展合作式、开发式、股份制造林。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管理权与用水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合理配置农业科技,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有机融合。

 (四)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立足山西区位特点,积极推动东融西进南联北合,加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力打造“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格局。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新能源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壮大若干一体化发展区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支持新兴接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稳步发展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融资、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等新型金融业态。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机场布局,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市际交通、对外交通骨干网络,建设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打造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加快推进山西大水网建设,启动实施小水网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区的十大供水体系。加快推进电网建设,构建以晋北、晋中、晋东南特高压为核心、500千伏为支撑的骨干网架,形成“三纵四横”格局。加大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加快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电网布局力度。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宽带网络建设,形成大容量高速率、光传送、全覆盖的光纤传输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加快推进输气管网建设,布局建设“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的输气管线网络,逐步实现全省一张网、全覆盖。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全面落实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分享经济、国家大数据战略等重大举措,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加快山西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数据开放共享,促进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五)全力推进“三个突破”。突出问题导向,推动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和金融振兴“三个突破”,着力破解型经济转型发展难题,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向全面创新要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格局。全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完善技术创新组织,引导企业牵头科技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改革省级科技(专项、基金)管理体制,建立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形成与立项机制,加快推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深化高等院校科研体制改革,深化省属科研院所改革。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培育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努力打造成为我省创新发展的引擎和全球低碳创新基地。积极落实中关村试点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大力培育和宣传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条件,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优化和改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培育民营经济成长沃土。建立科技服务民营企业平台,鼓励支持发展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按照“提升二产、推进一产、发展三产”思路,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引导、主动服务、强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正确处理政商关系,重塑山西干部和企业家的形象,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大力促进金融振兴。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体系健全、竞争有序、运行规范、监管科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业成为全省基础性和关键性产业。做精做强城市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中小银行,支持发展民营银行,规范发展准金融机构,稳步发展新型金融业态,积极发展地方保险机构,支持其他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山西地方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大力发展山西股权交易市场,推动煤炭期货交易市场建设。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组建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稳步扩大融资总量。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增强金融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化金融开放与合作,加快引进金融机构,有开展跨境融资,深化我省与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合作,做好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

 四、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均衡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均衡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要从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着眼,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全面抓好教育、文化、住房、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就业、社保、居民增收、稳定物价等民生工作,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加快煤沉陷区治理,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落实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建立“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兼顾大中小城市实际,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在工业、农业、服务业方面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支持县域开放经济,培育县域富民经济,努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加强县城建设,引导生产要素、优势向县城集中,提高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推进国家级重点镇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积极促进区域性重要农村集镇建设。开展不同类型的型城镇转型试点,因地制宜探索转型路径和模式,加快推进型城镇转型。

 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工矿企业村庄搬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少数民族居住村的保护力度。推动开展撤并行政村、撤乡并镇工作,以基础条件好的中心村为重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推进休闲农业示范县和示范点建设,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示范乡村。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转变。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公共均衡配置。加大公共向农村配置的力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原则,加快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全省各市竞相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环境可承载的要求,强化错位发展,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分工合理、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支持省会太原率先发展,强化在全省的带动、支撑和辐射功能。重点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上党城镇群、孝汾平介灵、阳平盂、忻定原、离柳中、盐临夏等区域协同发展。

 (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我省优秀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深化、中国道路、中国梦宣传教育。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加强社风、家风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三晋典籍整理工程,发展振兴地方戏曲,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等事业,打造一批以“中国梦”和“三个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力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形成良好网上舆论导向,发挥网络正能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和队伍建设工作,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作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公共文化向城乡基层倾斜,保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培育一批有较强带动力的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保税区建设。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会展,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演艺进景区。推进山西文化云平台建设,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移动多媒体、数字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育事业,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办好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整合各类文化,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深化与欧美及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省(州、区)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把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文化展会品牌。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扶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发一批在省外境外长期驻场或巡回演出的演艺产品。深入挖掘文化,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升文化产品表现形式和质量,开发省外境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推进军民融合。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军民融合试点示范区建设,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军工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和科研院所转制,建立健全省市两级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运行体系。鼓励优势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军工配套体系。构建资本运作、产业聚集、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与发展平台,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优势领域新的增长极和产业链。加快构建国民经济动员新体系。

  五、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山西

 坚持高碳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着力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产业体系,致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推进美丽山西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细化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环境等政策,形成市场统一规范、要素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环境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机制。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加大对限制开发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市县“多规合一”,促进空间利用结构优化,强化规划对市县区域空间的指导和管控作用。

1 2 3 4

新能源汽车不知道的冷知识

汽车每干米消耗0.05个人。人均能耗最低的是地铁,约为0.01。

节能出行工具排名由低到高:步行或自驾、地铁、公交、汽车。清华大学出行研究院的石启新告诉史教授分享,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地铁的20倍,电车的25倍。

现在,由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国正在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2013年至201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补贴484.44亿元,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之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还不到500辆,到2015年底已经增加到58.32万辆。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种趋势。

新能源汽车包含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含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十分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百万购车补贴

新能源汽车的小知识

新能源汽车

冷知识

现在新能源汽车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到底有哪些新能源,到底新能源有哪几种?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汽车知识: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生物乙醇汽车等等。

混合动力汽车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只是相当于一个节能汽车,用的是节能减排技术,但是对环境的作用和贡献远远不及插电式混动技术,所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而混合动力汽车是节能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不能享受补贴等政策。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单个的燃料电池必须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便获得必需的动力,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燃气汽车是指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近年来,世界上各国都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难题,开始纷纷调整汽车燃料结构。

燃气汽车由于其排放性能好,可调正汽车燃料结构,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当前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的小知识

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率,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电动汽车

很多人可能会把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电动汽车是指完全或部分由电力通过电机驱动的汽车,它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但不是唯一的一种。

除了电动汽车,还有燃气汽车、醇类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它们都属于新能源汽车,只不过使用的燃料不同而已。比如,燃气汽车使用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醇类汽车使用甲醇或乙醇作为燃料,氢燃料汽车使用氢气作为燃料。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零排放

虽然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尾气排放,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零排放。

事实上,只有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才可以实现零排放,因为它们只产生水和水蒸气作为排放物。

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醇类汽车等,仍然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当然,这些排放物相比内燃机汽车要少得多,也更容易达到环保标准。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高科技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新能源汽车都是高科技产品,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才能制造和使用。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事实上,有些新能源汽车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水平,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简单和原始的。比如,醇类汽车就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内燃机技术和设备,只需要对发动机进行一些改造和调整就可以了。

另外,有些新能源汽车也可以自己制造和使用,比如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等,只需要购买一些电池、电机、控制器零部件,就可以在家里组装出一辆新能源汽车。当然,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可能不如专业的汽车制造商,但也可以满足一些基本的出行需求。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节能

虽然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节能的。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效率和节能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燃料的来源、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损耗,以及汽车的重量、空气阻力、轮胎摩擦等。

有些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效率甚至低于内燃机汽车,比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由于氢气的生产、储存和运输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燃料电池本身也有较高的内阻和温度损失,导致其整体效率只有20%左右。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效果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驾驶习惯、路况、充电频率等。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安全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更安全,因为它们没有易燃易爆的油箱和尾气管,也没有高温高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也有自己的安全隐患,比如电池的过充过放、短路、漏液、起火等,电机的过热、过载、故障等,以及控制系统的失灵、干扰、黑客攻击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都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或损坏。因此,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方面都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贵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更贵,因为它们需要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昂贵的材料。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市场供求、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运营成本等。有些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甚至低于内燃机汽车,它们不仅购买成本低,而且使用成本也低,因为它们不需要加油、保养、检修等。

另外,有些新能源汽车虽然购买成本高,但是使用成本低,比如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它们可以节省燃料费用、减少维修费用、享受政策优惠等。

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慢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更慢,因为它们的动力输出和加速性能不如内燃机汽车。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和加速性能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电机的类型、功率、转速、扭矩等,以及电池的容量、电压、电流等。

有些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和加速性能甚至高于内燃机汽车,比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它们可以实现即时响应、无级变速、高效转换等。另外,有些新能源汽车虽然速度和加速性能低,但是稳定性和操控性高,比如醇类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它们可以提供更平稳的行驶体验和更灵活的驾驶控制。

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

1、作为热门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因其环保性和技术强度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中国。本文介绍了我国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重点围绕三类乘用车综合成本、技术瓶颈、污染物排放、补贴和社会运行成本等发展因素,提出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2、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立足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改革电动汽车补贴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加快布局研发,抢占燃料电池技术制高点传统汽车以汽柴油为燃料,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排放,已成为造成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的能源消费革命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还能通过替代汽柴油,有效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赖新能源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3、本文重点对我国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由于天然气汽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被纳入分析范围。政策方面,我国将把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燃料电池汽车纳入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在产业化方面,《中国制造2025》首次明确提出燃料电池汽车国家级规划,即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量产的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以及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并开展示范运行。

4、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区域内实现小规模运营。考虑到乘用车的购成本和“燃料”成本,中国的CNG汽车最好,其次是纯电动汽车,最后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与产业发展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成熟度密切相关。中国CNG汽车产业及配套设施成熟。纯电动汽车处于商业推广阶段,充电桩配套设施不完善,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发展初期,距离商业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双积分”政策指向何方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可再生新能源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那么,最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如何?有什么变化?来跟本站的车编辑一起看看吧~

新能源汽车产业展望:简介

新能源大部分是指基于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层和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已被广泛使用的能源被称为常规能源。

在中国,通过发展变化可以转化为产业的新能源包括水电(重点指小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这是一种可以回收的清洁能源。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补充整个能源供应体系的有效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最终能源选择。

新能源汽车产业展望:展望趋势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将位居第三。五年内,它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虽然中国的人均排放水平仍然只有美国的1/4、日本的1/2,但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最重要突破之一。

预计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后,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到5万亿元。该支持的重点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洁净煤和智能电网等七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和重大政策措施上,借助传统能源升级改造,部署新能源发展。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17%。其中,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根据规划,新能源产业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将大幅降低,当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减少约78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内累计直接投资5万亿元,年产值1.5万亿元,新增社会就业1500万人。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简要介绍到此结束。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于新兴成长阶段,在安全性、使用性等方面基本都会有所提升。更多关于汽车的信息,请关注电杆,支持车系

百万购车补贴

为什么发展新能源汽车

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转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急转直下。值此关键时刻,中国新“双积分”政策落地,全球汽车界都高度关注新政策将指向何方?

6月22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修改后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新“双积分”政策),该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新“双积分”政策放宽了新能源积分结转标准,规定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完善了传统能源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引导性措施。

新“双积分”是风向标

与国内外某些机构到处宣扬“禁燃”(禁售燃油车)不同,新“双积分”政策体现出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和谐发展的思想。

新“双积分”政策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依据本办法自由交易,结转有效期不超过3年。其中,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每结转一次,结转比例为50%,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仅核算传统能源乘用车)与达标值的比值不高于123%的,允许其当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每结转一次,结转比例为50%。”

原“双积分”政策规定为:“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不得结转。”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2020年全国“两会”议案建议:“新‘双积分’政策应取消对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的条件限制。”

新政策虽然没有完全取消限制,但允许在一定条件下结转已经比原来有很大进步。业内人士分析称:“我的第一感觉是新‘双积分’政策是鼓励企业发展燃油车的。原来的政策,企业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不好平衡,燃油车卖多了,新能源积分不够只能购买,新能源车积分多了不能结转只能***。现在新能源积分富余了可以结转到下一年,意味着下一年就可以大力发展燃油车了。简言之,新能源车要发展,但燃油车也不能有太大阻力,该发展还是要发展。”

新“双积分”是指挥棒

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销量骤降,新“双积分”政策意在促进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对于电动车制造商而言,破解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矛盾,让电动车走向市场是当务之急。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为24.0万辆,同比增幅为-44.9%。如无意外,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负增长的概率较高。2020年开启的新十年,新能源车市以负增长开局,表明在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政策仍是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导力量。

新“双积分”政策第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14%、16%、18%。”

业内人士分析称:“按照每年2000万辆燃油车的销量计算,2019~2023年的新能源积分为200万~360万分。上述积分的背后,需要对应一定销量的纯电、插混、增程、氢燃料电池汽车。然而,新能源车存在产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矛盾。说穿了,部分消费者认为新能源车价格太高而不买账。因此,如何破解这个矛盾?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换言之,只有能够破解这个矛盾的企业才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

新“双积分”加速优胜劣汰

新“双积分”政策不仅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更注重传统燃油车的节能减排,而推动技术进步,培育龙头企业是新政策的主导方向。

新“双积分”政策将醇醚燃料汽车纳入传统燃油车范畴,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生产节能环保甲醇汽车的企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新政策第四条第三款修改为:“本办法所称传统能源乘用车,是指除新能源乘用车以外的,能够燃用汽油、柴油、气体燃料或者醇醚燃料等的乘用车(含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燃油车企业节能的方向。新“双积分”政策第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传统能源乘用车中低油耗乘用车的生产量或者进口量按照以下规定计算: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低油耗乘用车的生产量或者进口量分别按照其数量的0.5倍、0.3倍、0.2倍计算。”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个政策对混动的拉动效果较好。”

业内人士分析称:“新政实施后,大企业多余的新能源积分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可以不必购买新能源积分。那么单纯生产纯电动车的小企业可能面临发展瓶颈:一方面由于当年销量不够拿不到新能源补贴,另一方面向大企业出售新能源积分盈利的可能要泡汤。同时,部分企业技术实力不足,无法制造混合动力汽车或者插混汽车,未来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显然,新“双积分”政策在推动汽车行业节能技术进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而在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将加速汽车行业优胜劣汰。

2021年,新“双积分”政策将正式实施,各企业将根据自身实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然而,无论选择哪条技术路径,都需要解决产品价格和价值相背离的难题。谁能破解这个难题,谁将成为赢家。

(来源:互联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问题一:中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产销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14年,全年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产销量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需求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根据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我国的石油短缺,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未来10~15年内能源缺口将达到60%。与此同时,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大、中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以及20%~30%的含铅颗粒污染物均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电代油,减少排放,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加速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不仅能够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提升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问题二:为什么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战略 发展新能源车,除了因为新能源车本身更环保、动力等性能更优越以及更适合未来的智能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倒逼国内的能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即发展新能源车会逼着电力扩容和发展,电力有了更大的市场,又会逼着电力的清洁化(否则环保那关通不过),电力的清洁化又会逼着相关产业开发成本更低、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的太阳能设备、风能设备、核能设备、水能设备以及储能设备和高性能电池等的发展,这些可再生能源向电网供电又会逼着提升电网的智能化升级。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全球未来新能源产业竞争中率先发展,提前布局(特别是相关的专利布局),才能取得未来不可避免的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因为石化,尤其是石油迟早会枯竭,人类走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一条必由之路。与其最后因石油枯竭而被动发展新能源(到时其它国家可能已经领先),不如趁石油还是其它国家主要能源的时候,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倒逼产业资本提前转型到新能源方向上来。也许这才是国家如此大力度和紧迫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最重要的原因。发展新能源汽车只是国家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抓手,而非其战略目标的全部。OFweek新能源汽车网为您解答

问题三: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因为传统的汽车用传统能源,例如汽油、柴油,而这些都来自于石油提炼物,所以为了避免因为石油枯竭,所以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生物质燃料,乙醇、甲醇等,和电动汽车,毕竟电力可以今后从太阳能和风能中找到

问题四:目前为什么不看好新能源汽车 目前看好新能源汽车国内的发展还为时尚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目前的电动汽车离新能源、绿色环保的路还有很长,绿色环保的电力是其致命的弱点:

二、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短缺以及国内目前的用车跟住宅环境注定它与大中城市相悖甚远:

三、政策的推行迟缓与利益分配不均,使得新能源汽车推行的力度更加缓慢

四、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在消费者心中还存疑

在外部的大环境还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只会暂时性的提高新能源的眼球效应,而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进消费者、走进千家万户需要的更多的是在政策的推行落地时间和各方利益均衡的体制落实。当然反过来看,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同样会加快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与配套设施的进程,但这个过程尚需较长的时间来磨合。更多新能源汽车资讯请关注nev.ofweek/

问题五: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望楼主纳:

1、为了环保。现在雾霾严重,大多数是因为尾气排放,如果把尾气控制住,那是造福子孙的事

2、为了节约能源。

3、局势趋势。现在我国的原油储备非常紧张,一旦切断只能使用11天,所以发展新能源车,大势所趋

问题六: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是否看好 据前瞻《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产业化起步阶段。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达到49.7万辆。

到2016年时,我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51.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

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也面临很多问题,如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基础配套实施不够完善、技术标准不统一、生产准入门槛低等。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汽车效率的手段,更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未来前景依旧可期。而且,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和整体销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汽车市场整体需求的较快增长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广阔空间。

问题七: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 因为是绿色能源,不造成二次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

问题八:中国为什么要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政策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

问题九: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叫停”很有必要? 长江日报记者消息,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并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建立了“叫停”制度。明确了生产企业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取措施进行整改。

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飞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这一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 *** 带动。但一些毫无制造经验的公司,或者一些原先生产农用车、低档车的公司也改做新能源汽车,出现大量鱼目混珠的情况。

不少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管控能力不足,产品安全隐患和风险也相应增加。2011年以来,我国发生了31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其中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分别达到9起、8起,加强安全管理刻不容缓。从这方面来讲,建立新能源车“叫停”制度,强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迫切需要。

如果新能源车安全事故频发,质量不高,那么市场的认可度不会高。2015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质量和感知价值水平都低于燃油汽车,用户抱怨率达34.5%,是燃油汽车的2.4倍。民众的购买欲不高,使产销严重失衡,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等问题。工信部对新能源车建立“叫停制度”,对存有安全隐患的新能源车进行叫停,这种优胜劣汰是必然的选择。

日前,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明确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直至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随着补贴的逐渐减少直至取消新能源车企补助,使之前依靠补贴赚钱的企业已无钱可赚甚至还会出现严重亏损,从而更难保证产品质量。因而,建立新能源汽车“叫停制度”,可以更好地为新能源车质量把关。

我国一些行业喜欢盲目跟风,国家用补贴鼓励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没有错,但错在一些地方把国家的好政策理解错了。新能源车“叫停制度”,使一些管理不严,品牌形象不佳的新能源车企很难再有生存的空间了。

问题十: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发展速度还是不尽如人意 车型选择不够多,优惠力度不够大,充电服务不完善不方便,性能质量没优势,国人环保意识不够强,多方面原因。

标签: #新能源

上一篇汽车改装配件批发市场在哪里-汽车改装配件店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