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芯片最新消息-华为造车 芯片

tamoadmin 0
  1. 华为跟比亚迪对上了眼
  2. 华为在美获批芯片购买许可 汽车业务布局或可持续拓展
  3. 芯片断供,生态伙伴:华为要降维做汽车
  4. 有消息称华为与广汽已联合造车,你看好华为这种科技公司去造车吗?
  5. 华为汽车波动,小米汽车慌张
  6. 美国允许高通向华为出口芯片,是因为美国复燃了吗?

传言长安汽车联合华为合作开发芯片,受此消息影响,长安汽车从水下暴力拉升逼近涨停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华为正在扩大与重庆长安汽车的智能汽车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汽车用半导体的设计和开发。

两位消息人士称,两家公司在去年11月公布了智能汽车合作,过去几个月一直在芯片方面非正式合作。另一位消息人士称,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成立一家芯片开发合资企业。

华为汽车芯片最新消息-华为造车 芯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华为回应与长安联手造车

上个月晚些时候,有消息称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合资公司已开发、储备了多款车型。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还透露,三方共同打造的CHN架构下的首款高端智能电动车将于今年年底发布。

有网友猜测这是华为造车的信号,其实并非如此,华为回应称“华为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尊重车企客户的发布与信息披露节奏”“搭载华为HI解决方案的车什么时候发布暂不清楚 ”。

华为跟比亚迪对上了眼

华为现在的处境如下

自华为去年受到进一步制裁后,已经不能生产自家的芯片,也不能继续使用 EDA 芯片设计软件,更不能使用谷歌 GMS 等手机系统生态。

不过,相关限制后来获得一定程度的放宽,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公司陆续获得供货许可,台积电也可以为华为代工 28nm 以下的成熟制程。换言之,除了手机芯片以外的产品,华为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空间。

但今年3月路透社传出消息,称美国针对华为的限制又再收紧,任何包括 5G、关键基础设施、企业数据中心、云计算等相关应用,均不会发放许可。如果消息属实的话,这将会影响华为几个本来尚能运转的新业务板块

毕竟华为造车要芯片、云计算也要芯片、物联网也要芯片,受影响的绝不仅仅只有手机和基站业务。笔者曾向华为求证汽车以至云计算业务是否会受到影响,但截至发稿,华为未有任何回复。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华为早前已经加强备货,在刚发布的华为新一年财报里,其库存量已达多年来的历史高位(上图)。截至 2020 年 9 月,有消息称华为手机芯片“麒麟”累积了 1000 万颗的库存,预计能支撑半年。

另有消息表示,华为的基站芯片天罡累积了约 200 万颗库存,英特尔的 CPU 和赛灵思 FPGA 芯片则囤了一年半至两年的数量。

华为在美获批芯片购买许可 汽车业务布局或可持续拓展

6月15日消息,华为与比亚迪合作,拟与之探索华为麒麟芯片上车的规划,这标志着华为在5G商用、车联网智能解决方案方面又有了最新进展。此前,华为就曾推出5G通信芯片、HiCar投屏方案等上车,这次则可以说是前一次的延伸。

实际上,华为在汽车产业尤其是车联网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早在2019年5月,华为总裁办就签发成立了专门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用于专门做智能汽车领域的研究。华为集团轮值CEO徐直军也曾对外表示:“华为不造车,华为会聚焦ICT技术,为‘造车企业’造好车。”这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定位。

华为的目标很明确,即不进入产业链冗长的汽车制造领域,只是基于自身擅长的ICT技术,做汽车的增量零部件厂商。

而比亚迪作为一家立足能源科技的汽车公司,长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比亚迪对汽车的研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更为彻底,两家各有优势互有度短长,两者合作也是必然。

华为想要的不只是麒麟“上车”

按照华为的,华为的定位是向新能源汽车提供服务,而不是传统汽车,这是有原因的。传统汽车源于西方,目前已经形成了德日美等一大批强势车厂,全球格局已定,但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新能源汽车对汽车零部件变革也有了新的要求

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哪怕只是参与其中一个部分,也会受益匪浅。同时,华为智能手机业务已经逐步触顶,业务发展需要新的动能

而作为5G大潮的重要引领者,华为在5G应用、智能物联技术方面优势明显,要构建“1+8+N”的智能网联世界,也离不开汽车的参与,这正是华为参与汽车行业建设的重要原因。

据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华为布局未来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以及智能通信等方面。”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昇腾芯片为基础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以麒麟芯片+鸿蒙OS为基础的车载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整车管理(包括充电、电驱、电池管理)方面的整车管理操作系统,以及实现汽车网联的人车交互网联系统等四大部分。

总之,麒麟“上车”只是华为在汽车领域布局的一个方面,华为的目标是打入整个汽车产业链之中。

深度布局智能汽车,华为还缺一个好帮手

在2019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的智能能源业务包括mPower多形态电驱、充电及电池管理系统,由于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用电管理,因此该业务被视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根基。

从具体技术方面来看,华为在技术论坛上还发布HUAWEI?HiCharge新品,这可以看作是华为在智能能源领域解决方案的具体落地。

事实上,华为研发的直流充电模块,已经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低噪音的核心优势,可以有效减少充电桩质量问题,降低安全隐患。可见,华为已经在智能汽车整车管理方面具备自己的一些优势了。

此外,2019年8月华为发布的旨在实现“人—车—家”用户体验的无缝衔接HiCar系统,也具备更多实用功能。比如,Hicar系统能够实现车机交互,通过华为手机自带的NFC打开载有Hicar系统的汽车车门,通过HiCar系统远程操作家用智能家居用品,比如智能电饭锅、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等。

华为在其他领域也动作频频。比如借助深厚的技术积累,华为已经成为第六家具备甲级电子地图资质的数字地图服务商,为其切入智能驾驶领域增添了不少助力

不过,华为在汽车领域要想大有作为,也需要借助外部厂商的力量。毕竟,华为毕竟不是做汽车的,它对如何将自己的软件应用与汽车的零部件、汽车性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发挥最大价值并不擅长,这正是华为选择与外部汽车厂商合作的原因。

那么,为何华为选择了与比亚迪合作呢?

比亚迪的特长

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翘楚,这一点毋庸置疑。比亚迪起家于能源电池,多年来深耕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已站稳脚跟。与如今被很多媒体营销宣传的“造车新势力”相比,比亚迪更像是新能源汽车圈的“”大佬。

据最新出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来看,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上,北汽EU系列以超过11万辆的销量成为销量榜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

在销量榜前十名中,比亚迪元EV系列以61551辆名列第二,比亚迪唐DM以34084辆名列第五,比亚迪e5以超过32000辆名列第六。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中,比亚迪汽车独占三款,这在前十名中绝无仅有,三款车合计总销量超过第一名的北汽新能源。可见,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

比亚迪能够取得做出如此成绩,正是得益于比亚迪长期以来深耕新能源汽车,让其在能源电池研究、新能源汽车芯片研发、整车制造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具体来看,比亚迪成立了专门的比亚迪电池公司,专注电池研究,目前其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家的汽车以及一些外部厂商。比亚迪还是国内最大的车规级IGBT芯片厂商,目前其研究的IGBT芯片4.0版本已经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动车核心的“三电”技术领域拥有诸多发明专利。

相比造车新势力来说,比亚迪汽车前身是具有国有厂商背景的秦川汽车,它的根基更加牢固,其在造车方面也更专业一些,在双方比较中更稳健。从其在纯电动领域深耕的时间来看,他几乎与特斯拉同时起步,而且在很多方面并不逊色。

从各方面来看,华为与比亚迪合作,都是双赢。但在实际上,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不乏竞争。

更深层的考虑

从两者的体量地位来看,两者的合作还有更多深意。比如比亚迪可以通过合作,可以进一步加深比亚迪代工厂与华为其他终端业务之间的合作。

此外,随着比亚迪半导体的拆分独立,未来两者说不定还能在芯片领域擦出更多火花。尤其是比亚迪半导体目前已经涉及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测等全产业链,对华为未来的布局也能助力不少。

另外,华为在车载芯片方面的研究、自动驾驶的升级,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而在这些领域,比亚迪不会甘心只做个无名小辈,加深两者之间的合作必然存在更多可能性。从这方面来看,两者加强合作,自然是最好的安排。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芯片断供,生态伙伴:华为要降维做汽车

有消息称,华为公司即将可以向美国经销商购买适用于 汽车 零部件的芯片。不过结局能否达成所愿,尚未可知。

据路透社报道,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方面已批准华为公司为其不断增长的 汽车 零部件业务购买芯片的许可证申请,价值数亿美元。

消息称,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此前曾在网络设备和智能手机业务所需芯片和其他部件方面遭受销售限制,业务受到影响。目前,美国批准当地供应商向华为出售用于屏幕和传感器等 汽车 零部件的芯片。

全球电子产品咨询公司Supply Frame(四方维)首席营销官Richard Barnett(理查德·巴尼特)表示,华为向规模高达5万亿美元的 汽车 市场进行投资,目前尚处于投资的“早期阶段”,该市场在中国国内外都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巴尼特比喻称:“ 汽车 和卡车现在就像是带着轮子的电脑,这种融合趋势推动华为开始投资智能 汽车 领域,并将此作为战略重点。”

据环球时报报道,一位消息人士称,在供应商获得授权后,可向华为出售数千万美元的芯片,华为已要求这些供应商再次申请并希望将申请的交易总额提高,比如增至10-20亿美元。这也显示出华为公司可能在该领域的宏大布局。许可证通常有效期为4年。

华为“入行”已久

华为公司与 汽车 行业的渊源由来以久,此前曾多次强调不会制造整车,只会与国内车企共同打造子品牌 汽车 。

2014年,华为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主要开展 汽车 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技术创新,延伸华为“端、管、云”的ICT能力,面向智能网联电动 汽车 的应用场景储备技术。2015年,华为拿到奥迪、奔驰的通信模块订单,进入车联网供应商序列。

2017年9月27日,北汽新能源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合作范围包括云计算、车联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

2019年,华为正式成立一级部门—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事业部,业务模块包括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5个领域。

同年,原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入职华为,担任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事业部(BU)副总裁。官方资料显示,华为的组织架构被分为3个BG(Business Group-业务集团)和2个BU(Business Unit-业务单元),分别是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和Cloud BU、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这五个部门并列为华为的五大一级部门。

2020年10月30日,华为在上海首次发布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品牌HI。旨在通过华为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以创新的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网联电动 汽车 ,为消费者提供极智、愉悦、信赖的出行体验。

今年4月12日,华为召开全球分析师大会。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现场直言:“外界认为华为有品牌、有技术能力,理应造车,不过华为(造车)这一课题在经过内部多年慎重的讨论之后,还是决定参与造车。”但他也在现场明确了华为不造车的战略,未来将与国内车企共同打造子品牌 汽车 。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与北汽新能源、长安 汽车 、广汽乘用车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三个子品牌。其中,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共同打造的ARCFOX(极狐)已经完成了首款车型的发布与上市,从今年四季度开始ARCFOX将有一些列全新的车型推出。

布局“直销”卖车

除了与车企在智能化方面的合作外,华为还曾深入 汽车 市场,下场参与“卖车”。

据新华网报道,2019年初,重庆小康工业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举行全面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深入推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合作,在工业互联网、ICT 基础设施、新能源 汽车 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天眼查资料显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注册资本约12.7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张正萍。公司经营范围含制造、销售 汽车 零部件、电器机械;房屋租赁、机械设备租赁;经济技术咨询服务;货物进出口等。天眼查十大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占总股本比例34.22%。第二大股东为东风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占总股本比例25.76%。

今年1月20日,小康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华为已在三电、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展开合作。3月9日,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就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订仪式,双方就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1月底,赛力斯正式发布了联合华为共同研发的全新智能增程系统——驼峰智能增程系统,以及基于这一套系统打造的赛力斯5自由远征版车型。据赛力斯方面消息,这是这一系统的第一次量产上车,未来还将有望供应第三方企业。

华为称,5动力系统依托的是华为数字化开发平台PDDP,基于人工智能/高精度仿真模型,结合多物理场耦合,AI仿真寻优技术,可以将开发效率提升10%。

不过,即便有华为的硬核加持,赛力斯的销量也并不尽如人意。2021年1月30日,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8亿元至-17.8亿元之间,较2019年的0.67亿元出现大幅度亏损。

此外,2020年,小康股份旗下电动车品牌赛力斯5的销量仅为1051辆。对比来看,同为增程式电动车的理想ONE 同期销量高达32624辆。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8年至2020年9月,小康股份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0亿元,其中大部分被用于智能电动车品牌赛力斯的研发。公司还未来3至5年内,在赛力斯5车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六款赛力斯品牌的电动 汽车 ,包括两款插电增程式及纯电动SC系列轿车及SUV车型和四款插电增程式及纯电动系列轿车及SUV车型。

不过,在销量市场暂时性的弱发挥并不会阻止华为公司在 汽车 市场的持续下探和发力。

天眼查专利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申请过多个 汽车 相关专利。今年3月9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两项名为“自动驾驶车辆的人车交互的方法、自动驾驶系统”、“一种车道线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的专利,可以通过获取驾驶员的脑波信号,进而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驾驶状态。并于此前公布了“后视镜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装置”,可避免驾驶员因分心手动调节后视镜而影响驾驶安全。

有消息称华为与广汽已联合造车,你看好华为这种科技公司去造车吗?

近期,随着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日益临近,华为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国人的心。

这一天终于到到来。9月15日,美国5月15日下发的对华为芯片管制升级令正式到期,而此次美国没有延长缓冲期。这意味着,台积电已停止为华为代工生产麒麟芯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

华为将何去何从?

根据《证券日报》消息:据华为的合作商透露,华为目前没有B,后续华为可能从高端手机“降维”至汽车、OLED屏驱动等,配之以软件、手机周边产品补洞。

“华为现在真的‘没路’了,高端方面确实做不了了,后续只能降维做汽车或者OLED驱动等,以及发展发力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其他手机周边产品。”这位熟悉华为的专业人士如此评价。

1

华为要降维做汽车?

根据美国的禁令,华为在7nm工艺芯片受到“禁售”的制约,但是中国国内目前可以完成14nm或28nm技术的芯片,而汽车、笔记本等产品差不多14nm的芯片就够用了,这对华为来说确实是一条出路。

虽然禁令已经开始实施,但并不意味着华为马上就没有高端芯片可用。在缓冲期执行期间,华为通过台积电、三星、高通等公司订购了一批存货,9月14日下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其个人微博发布,表示下一代Mate手机将如期而至。

但存货早晚都会用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搭载高端麒麟芯片的下一代Mate手机很可能上市即成绝版。降维做汽车智能系统,看起来是一条合乎当前局势的权宜之计。

而在上个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进行了工商登记信息变更,业务范围中增加了汽车零部件及智能系统的研发。

这一切都说明,华为降维做汽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

2

华为早已布局智能汽车

华为会推出自己的华为HUAWEI汽车,或者荣耀HONOR汽车吗?

答案是否定的。早在2019年4月17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不造车,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垂直供应商。

早在2018年,华为就发布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方案——MDC600,系统由8颗昇腾芯片提供算力支持,这意味着,MDC600能为L4乃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提供支持。

在8月14日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公布了三大鸿蒙车载OS系统,同时还宣布已经有大量合作伙伴基于鸿蒙OS进行开发。

这三大鸿蒙OS分别是——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分别涉及智能汽车的座舱、驾驶及控制系统。

不过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王军也表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华为并不造车。

3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优势

华为在智能汽车方面的优势涉及方方面面,但核心包括三大方面,全是世界级的。

其一,世界级的芯片设计能力。

“自动驾驶所需要的计算力,是过去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没有达到过的。”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曾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自动驾驶的紫禁之巅,仍是计算能力的天下。

华为虽然受到高端芯片断供的制约,但并不能说明华为在芯片领域不强。华为的芯片设计能力世界一流,旗下的高端芯片麒麟、昇腾均为自主研发设计,但缺乏的是生产环节的纳米级工艺。而华为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则有望成为华为手里的一柄利剑。

其二,世界级的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对于智能驾驶,仿佛人之双眼,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华为选择走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的路线。目前,华为在武汉有一个光电技术研究中心,总计1万多人规模,目标是短期内迅速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

今天大部分自动驾驶实验车上用的Velodyne?64线激光雷达价格在70-80万元之间,放在量产车型上完全无法接受。而华为的目标是,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

其三,世界级的5G技术。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不论是车联网,还是自动驾驶,5G通信是保证两者能够实现的必要前提。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商,华为发力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有其先天优势。在国内,比亚迪汉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5G技术的量产车。

写在最后

虽然华为反复强调不造车,做车企的赋能者。但业界对华为造车也不无遐想。毕竟华为以前也提过不造手机,结果现在做到了世界第三,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华为也说过不造电视,但是华为的大屏智能设备马上要来了。

尤其是在智能汽车领域,当今特斯拉在全球一家独大,也需要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领衔,创造出一个堪比特斯拉而又更胜之的汽车品牌。

当然华为有华为的考虑,或许是在等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反正我怎么看,华为造车都比许家印造车、董明珠造车靠谱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汽车波动,小米汽车慌张

我很看好华为公司去造车。最近,华为与广州汽车集团正式宣布,已开始与广汽集团下属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广汽埃安联合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受此消息影响,广汽集团当日收于每股10.99元,上涨4.77%。近年来,华为在与汽车相关的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布局。除了智能互连和汽车系统之外,这些领域还包括芯片研究,人工智能设计,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 ?华为是否会制造汽车,何时会制造汽车,以及是否会与特斯拉等国际品牌直接竞争?一直是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

华为此前曾表示,公司在汽车领域的战略不会改变。华为不会制造汽车,不会专注于ICT技术,而是会为智能汽车提供增量组件的供应商,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制造出优质的汽车。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在?两届?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当前国内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的建议。他呼吁中国汽车工业首先?加强核心?,成为强国,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零部件关键产业链的建设。但是,当有网友问? 广汽是否打算进入汽车芯片领域?时,官方回应是该芯片是该公司的供应商,而该公司目前没有进入该芯片领域。

可以看出,广汽华为的共同努力也证明了华为?不制造汽车?和广汽?不制造核心?的说法。根据广汽研究院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而我国的独立汽车芯片产业规模将仅为70亿元左右,占比不到2.5%。

据广汽集团官方消息,自2017年以来,广汽集团已与华为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互联电动汽车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战略合作项目,实现多系统批量生产。华为表示,根据去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将侧重于计算和通信架构,以适应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趋势,并整合双方的共同研究成果。智能,连通性和电气化。创建可持续的迭代升级数字平台,真正实现软件定义的汽车,并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华为在其中的角色是技术合作伙伴和组件供应商。

美国允许高通向华为出口芯片,是因为美国复燃了吗?

华为汽车业务巨震,一张限制余承东的大网,缓缓展开。

事实上,坊间早有传闻,关于造不造车,华为内部存在着2种声音。而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的离职,以余承东为首的“造车派”,就此占据了上风,春风得意马蹄疾。

紧接着,AITO问界改成华为问界宣传,智选车模式四处“攻略”,将江淮、奇瑞等车企也收入囊中。只不过谁也没能想到,广汽埃安的“降级合作”,竟然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改变方向”的导火线。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了《第六届董事会第35次会议决议公告》,表示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 AH8 项目变更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的“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据称,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广汽埃安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但这种合作伙伴发展战略大方向的改变,对于华为来说,却代表着另外一层意味——广汽的防备心,更深了。

对此,余承东在日前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如是表述道:

因为华为仍然是一家被制裁的公司,在被制裁的情况下,欧美日的企业,很难选择华为作为主力的智能化供应商。新势力车企,有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为了自己的控制点,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也不会选择华为。

根据华为2022年财报,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业务间接涉及人员超万人。然而在收入方面,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仅为20.77亿元,占总营收的0.3%。

显而易见,华为汽车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严重失衡。

也正是因为这样,余承东才会说,“如果没有大量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大量销售,就不能商业变现,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而这一点,也是余承东坚定智选车模式的原因所在。

此时的华为,像是被行业形势逼上了造车之路。而华为的高层们,却更像是在逼着余承东“放弃”,以遏制住其疯狂生长的野心。

毫无疑问,任老再次签订的那份5年内不造车的文件,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据悉,该文件不仅重申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定,更是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也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的字样。

胳膊拧不过大腿,“华为问界”胎死腹中,余承东的生态联盟也就此被打乱。更有甚嚣尘上,余承东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华为汽车业务的“罪人”,喊打。

对此,坊间借题发挥的传闻很多,或是“华为接班人”的阴谋论,称余承东功高震主;亦或是,华为余承东即将赴小米汽车任职,另投明主……

小米汽车,缺个余承东?

4月初,坊间传闻,小米汽车和很多vc、猎头都在频繁接触会面余承东,似乎是看到此时余承东的不如意,并相信其“单干”也能撑起一片天,想要推波助澜一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个人看来,余承东跳槽小米的概率,或许真的没有那么大。而且不久前,小米集团也对外回应称,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消息,消息不实。

常言道,天时地利人和,是成事之本。如果真的像传闻中那样,雷军接触余承东,试图引进这一“大鳄”,那一山总难容二虎,雷军亲自带队造车、赌上下半生声誉的说法,也就付诸东流了。

而且从目前小米汽车的团队来看,其主要成员以公司“老人”为主。

尽管小米也引进了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以及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等外来行业人士,但总的***员框架,还是一群“老兄弟”在发挥作用。

当然,原上汽通用五菱事业部副总经理,后负责小米汽车营销业务,前段时间又因个人和家庭原因离职的周钘,却也是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

有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周钘与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融合得并不好,营销理念、造车理念有所偏差。但无论哪种说法,如何打好营销第一战,对于小米汽车这样的后来者,永远是重中之重。

蔚来、理想、小鹏的例子表明,营销方式、市场声量的把握,与之后的销量往往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摔一个大跟头,就像小鹏一样,自G9失利之后,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儿来。

必须承认的是,如今的时代里,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如果试图“乱拳打死老师傅”,像之前小米汽车自曝设计图的操作,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至少在小米汽车想走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所以,小米汽车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或者是小米汽车需要余承东吗?

退一步讲,如果雷军依旧坚定带队,那么小米汽车并没有余承东合适的位置。相反,如果雷军还有其它伟大事业,比如Chatgpt等AI大潮流,那么放权给余承东,也并无不可。毕竟,能够撑起汽车这一大业务,且具备自我魅力的领导,并没有太多。

以价值为王,而非价格

2023年开年,特斯拉、比亚迪掀起了汽车价格战的序幕。而在这场大战之中,除了市场份额的争夺之外,必须承认的一点在于,所谓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市场舆论和行业大势的双重冲击下,小米汽车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的是,作为依旧没有实车亮相的造车势力,小米汽车避开了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环境,以及本次价格战的市场份额争夺。但同样是这个原因 ,后发力的小米汽车,会迎来更为深刻的“价值战”。

不同角度来看,小米汽车拥有2方面的价值:品牌价值与产品价值。

首先,直言不讳地讲,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价值,大部分由小米集团赋予。而在这一点上,可以从3点表述:

其一,小米生态的加持。小米汽车的加入,可以给予消费者AIoT的闭环体验。如此场景端的完善,将会带来体验上的提升,而这也是车企造手机,手机厂商造车的一大正向。

其二,小米销售网络的加持。类似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销售方式,与小米销售网络的融合,将为小米汽车的销售带来足够多的窗口。

其三,小米技术的加持。多年互联网技术的积累,不仅会给小米汽车带来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思维模式,更能在产品功能定义等方面,提高效率。

而后,是关于小米汽车的产品价值。

因为没有官方的具体产品信息披露,这一方面并不好过于武断地衡量。但根据此前晚点所曝光的产品点:小米汽车首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有2个方案,一个版本26万~30万元价格区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最新爆料显示,小米汽车依旧分为2款,一款配备92度电池,续航766公里;另一款配备120度电池,续航1036公里。自动驾驶方面自研,座舱芯片用高通8295,前后3颗激光雷达,售价29.99万~36.99万元。

如此来看,小米汽车冲击高端市场之心不死,但贵也是真的有些离谱。

不难预见的是,如果相关爆料为真,那么将时间推迟到明年小米汽车正式上市,其高昂的价格,必将引起整个市场的轩然***。

这里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价格高不代表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充足。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经济大环境的疲软,各种负面因素的加持下,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将会如无源之水一般,不得长久。更何况,与华为相比,小米也确实弱上一筹。

而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的不足,才引得坊间风言风语,进而传出余承东即将加盟小米汽车的消息。再加上如今小米汽车小动作不断,如此慌张的根源,除了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之外,更多的也还是其本身“价值”的不够出彩。

毫无疑问,以后的路会愈加艰难。至于雷军是否会和余承东一样,遇到如今进退两难的情况,不妨用时间来验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实际情况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美国品准其国内的运营商向华为出售芯片。但是只是止步于两个方面:

允许高通与华为移动终端的合作,也就是高通可以向华为的手机、平板等产品提供芯片,但是华为手机依然无法使用5G功能,其原因就是美国依然不允许华为购买5G射频天线。允许美国的运营商向华为出售汽车零部件芯片。

这种表现,是因为美国服软了吗?恰恰相反,美国这样做依然是在遏制华为,同时还是在帮助自己国内的企业发展。

美国忌惮华为,主要是害怕它的5G技术,美国通过所谓的制裁,让台积电等企业无法为华为加工麒麟芯片,这是美国的最终目的。但是,高通、联发科作为美国的企业,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和生存,为了企业的收益,这些企业也会不时地向美国递交供货申请,而华为手机在国内有绝对的影响力和市场,所以,美国才会同意高通向华为的移动终端提供芯片。

但是,美国绝对不会这么痛快的让华为发展,还是那句话,美国最为忌惮的,就是华为的5G技术。所以,即使华为能拿到手机芯片,也没有5G射频天线。目前,华为是无法生产5G手机的。从P50 Pro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用的是麒麟9000芯片,但是却是4G手机。

我们所熟知的是,即使这样,华为依然没有放弃对麒麟芯片的设计,说白了,麒麟芯片现在纯粹就是在“烧钱”,因为麒麟设计得再好,也没有办法被加工出来。但是华为依然没有放弃。也许,这就是国人的坚强。相信,也终会有一天,拨雾见天日,巅峰的华为再次回归。

标签: #华为

上一篇台州汽车冲压件厂-台州冲压加工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