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诉阿维塔-阿维塔 招聘

tamoadmin 0
  1. 深蓝脱离长安单飞勇气可嘉 但是我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2. 卖做出租车、疯狂压库、同店抢客……问界“哑火”了?

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小鹏G9开启上市交付之后,小鹏汽车的销量水平就走向了下坡路。按照常理,新产品发布之后往往会提振品牌销量,但小鹏G9发布之后,却使小鹏的销量环比下滑。

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小鹏汽车冲击高端失败的缩影。事实上,小鹏自推出第三款车型小鹏P5之后,其品牌销量增长就陷入了瓶颈,但依旧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但小鹏G9的上市交付却给小鹏当头棒喝,期待之中的销量增长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滑坡。这确实出乎了小鹏汽车的预料,也为小鹏后面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进入2023年之后,小鹏销量表现依旧不佳,1月份,小鹏交付量5218辆,同比下滑56.62%。受今年春节过早的影响,小鹏1月的销量略低还算是有情可原,但2月份小鹏交付量也仅为6010辆,相比2022年2月(有春节期)同期交付量依旧有所下滑。

如何投诉阿维塔-阿维塔 招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产品矩阵更丰富的小鹏而言,竞争越来越激烈,销量却逐渐走低,这实在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决定企业命运。

虽然吸引了素有“铁娘子”之称的王凤英的加盟,但近几个月也有不少消息传出,小鹏迎来了一波高管离职潮。事实上,从2022年下半年,小鹏决定重塑内部组织架构开始,小鹏内部就有不少高管职位有所调整

先是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辞去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职务,何涛也被传不再担任具体职务,后有主管公关业务的前副总裁程转投阿维塔。

2023年1月18日的年度总结会上,何小鹏表示:要破而后立,重塑组织和价值观,从高管、中高管身上找问题。这也似乎印证了从去年开始小鹏内部的动荡。

除了企业层面的内部调整,小鹏在产品层面的向高端冲击的道路也随着小鹏G9的上市交付受挫而愈发明显。实际上,不仅小鹏G9,在小鹏P5上市之初,关于小鹏产品矩阵的讨论就没有停过。

作为“蔚小理”三家知名度较高的新势力车企之一,小鹏汽车的产品定位无疑是三家之中最低的那一个。所以,自从第二款车型小鹏P7上市后,小鹏就一直致力于让品牌向更高端市场冲击。只是,小鹏的产品规划似乎有些问题。

2021年9月,小鹏第三款车型P5正式上市,彼时价格15.79-22.39万元,虽然整体价格略低于小鹏P7,但实际上高配车型的价位与小鹏P7高度重合。最关键的是,定位更低的小鹏P5,高配车型却比小鹏P7的配置高了不少,就连激光雷达都率先搭载于小鹏P5上。那就有问题了!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小鹏P5的销量成绩并不优秀,小鹏P7顺理成章的成为销量担当。

随着市场中轿跑属性的纯电车越来越多,就连小鹏P7的销量优势在同级之中也不能保证了。

小鹏G9是小鹏又一次冲击高端的产品,但却在上市第二天就经历了一些危机。小鹏G9在上市第二天就调整了旗下产品的配置和售价,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一次小插曲,似乎也印证了小鹏G9产品力不够强,销量不佳的传言。事实证明,小鹏G9的产品实力确实存在问题,这次冲击高端,似乎又失败了。屡次失败的背后,或许确实是小鹏汽车企业本身存在问题。

正如何小鹏所说,要重塑小鹏的价值观,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自我救赎。在普通人看来,小鹏的故事或许已经不值它的售价,换言之,就是小鹏的产品性价比不足以支撑其产品售价。再通俗一点来说,那就是小鹏的车在消费者看来不值这个价格。小鹏的产品力出现了大问题!就此来看,小鹏要面对的问题颇为严峻。

产品理念、定位问题或许还可归为企业策略需要调整,但产品质量问题则确实需要小鹏自己抓紧重视起来。在车质网的投诉列表中,关于小鹏的投诉数量正在高速攀升。车视界科技发现,对于小鹏产品投诉最多的是小鹏P7、小鹏P5和小鹏G9。

对于小鹏P7的投诉,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多媒体系统故障和车身异响。比如有位2022年1月提车的车主,因为车身异响问题修理过三次以上,但问题却没有被修复。其蓝牙钥匙无法启动车辆的问题也去过4S店两次。另外,这位车主的空调出现过异响,驾驶也有过故障等。

不仅如此,有其它的车主表示,该车中控台、空调出风口等内饰件一经高温和太阳直射就会出现异响问题,且无法解决。同时,有不少车主表示,其车身零部件有故障,如后视镜调节电机故障、尾灯灯带开裂、驱动电机异响+故障等等。

对于小鹏P5的投诉也有不少。有车主表示360°全景影像只有后视镜头,且出现中控屏故障。另外,也有诸多车主表示小鹏P5的续航严重缩水,标称460公里续航版本,实际只有230公里左右。

作为最新的旗舰SUV,小鹏G9的虽然还没有大规模产品质量问题反馈,但却有诸多车主对其电机蜂鸣音过大有颇多反馈,且目前厂家方面也没有直接的办法进行消除或改进,以至让很多潜在用户望而却步。

有不少用户表示,小鹏G9主打的一些配置如“5D音乐座舱”,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座椅通风加热”虽然有,但靠背没有;“座椅”力度太小,还不如没有。鸡肋的配置太多体现的是小鹏对用户实际体验感的缺失。而这恰巧是理想、蔚来等品牌颇为重视的。

不仅如此,在用户体验上,小鹏近期由于OTA升级还闹出了天大的笑话。近期,小鹏的一则车机系统更新,竟然需要车主走到车前,跪下或者半蹲形式,对着车头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认证。这也就是所谓的“跪地认证门”,虽然此bug已经被修改好,但实际上是将互联网背景深厚的何小鹏所崇尚的“用户思维”踩在了地上反复的摩擦。稍微有点经验的或许都知道,此项bug只要是稍微有些经验的工程师进行过实际测试,他就不可能被堂而皇之的向用户推送。

近期,小鹏P7i正式上市,售24.99-33.99万元。与此同时,此次小鹏P7i主打的依旧是他们一直以来追求的高精尖硬件堆砌,也就是激光雷达上车。近两年以来,确实有很多车企开始尝试实装激光雷达,但仍旧有不少车企颇为务实,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对激光雷达的上车慎之又慎。

为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道路环境太过复杂,即便激光雷达上车后,可以实现超过L2级驾驶,达到L3甚至L4级别的驾驶功能,但最终上路之后,就会因为种种限制无法实现。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只能算半个装饰的激光雷达的实用性,还有那么强么?如果把这个当做最大卖点,一直主推,用户难道会为了不能得到实际用途的配置买单吗?此处真的需要小鹏自身好好反省,是否真的有必要。还有一点,我们也必须要高速广大消费者,那就是激光雷达的维修费用相当高昂,而小鹏的激光雷达恰巧就一直安排在车头这种比较敏感的部位。如果出现碰撞,极有可能对激光雷达形成冲击,导致损坏。

写在最后: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小鹏的影响力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前期产品积攒的口碑正在被产品力的不足消耗殆尽,这是小鹏汽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小鹏的产品到底要服务哪些用户,新增加的科技配置是否应该考虑成本与实用性?最基础的产品质量问题如何才能提升,这些都解决掉,或许小鹏还能重回正轨。(文 车视界科技 李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视界科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深蓝脱离长安单飞勇气可嘉 但是我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今年相信我们一些领先车企,包括蔚小理,都会推出面向城区的NOA。但我认为在技术这方面还有挑战,起码要在研发上至少三年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进步。”

4月1日,中国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创始人兼CEO的余凯,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的这番话,给城区NOA泼了一盆冷水。

余凯的话,可能让以下企业不爽:小鹏、理想、蔚来、华为、百度、毫末智行……它们都即将推出城市NOA(领航驾驶系统)或类似功能(城市或者城区,包括NGP、NOP、NCA、NOH)。而这些企业,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智能驾驶一线企业的全部玩家。

城市领航驾驶到底行不行?

余凯所说,也许和各企业也没有太大矛盾——量产功能肯定要上线,至于体验,和技术成熟度有关,需要持续提升。

笔者认为,在智驾功能进阶之际,消费者一定要把功能和体验区分开。功能可以上,但是体验何时突破你的心理预期,突破大众的心理预期,还在未知数。

01

城市NOA量产年

去年秋天,就有三家企业为了争夺城市领航驾驶量产第一的头衔,各种摇旗呐喊。

其结果是,三家都没有获得业界广泛承认。

毫末智行表示搭载城市NOH的长城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要在9月量产,实际跳票了

小鹏汽车在9月17日宣布城市NGP智能导航驾驶开始“试点”。结果是,仅限于试点。

华为最接近“量产”——9月24日,极狐阿尔法S 全新HI版在深圳率先推送城区NCA智驾导航功能。阿尔法S 全新HI版销量太小,深圳用户更是少之又少。华为的城市领航量产,客观来说,也不得不加上“小规模”的定语。

今年则很不一样。

3月9日,同为华为智驾加持的阿维塔11,NCA城市领航驾驶系统正式上线,并且在上海、深圳开城,马上在重庆也将开城。

截至4月5日,阿维塔 11 智能电动汽车累计交付突破6000辆。而且,阿维塔11全系标配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也就是都具备城市领航驾驶系统。

阿维塔11标配3颗激光雷达,城区NCA功能从上海到深圳,即将来到重庆

这回说阿维塔+华为实现了城市领航驾驶系统量产,争议不大。

智能车规模更大的小鹏汽车同样启动了多城市的领航驾驶功能。

3月31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宣布,全新版本OTA——Xmart OS 4.2.0开始推送。G9及P7i Max版在上海、深圳、广州,小鹏P5 P系列在上海的高精地图覆盖区域开放点到点的城市NGP(智能导航驾驶)——车辆可实现城市内由A点到B点的智能导航驾驶。

此外,去年跳票的新款魏牌摩卡DHT-PHEV也即将推出,之前承诺的城区NOH功能预计也将开始推出。此前,其供应商毫末智行已经邀请媒体体验了在北京的城区NOH。

3月29日,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表示,毫末城市 NOH 作为国内首个重感知技术方案的城市导航驾驶产品,软件已经封版并达到交付状态,具备打通高速、城市场景高级别的驾驶能力,目前已开启多城泛化路测。他明确:搭载毫末城市 NOH 的车型将会在 2023 年择机上市。

此外,今年年初,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发给员工的全员信中提到,“实现端到端训练的城市NOA导航驾驶会在2023年底开始落地”。他甚至将此确认为智能汽车元年开始的分水岭。

集度汽车方面也表示,在2023年新车交付时,用户不用再等,就能体验到“点到点”的城市导航驾驶。

此外,智己LS7也开始了城市NOA的体验活动,预计今年也将推送给车主。

总而言之,2023年是实打实的城市领航驾驶元年。

02

体验如何?

从已经落地的城市领航驾驶来看,功能无疑都具备了,但是基本都属于提升可用性的阶段,还谈不上很好的体验。

余凯在演讲中提出“技术这方面还有挑战,起码要在研发上至少三年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进步。”他的理由是,“目前基本上是几十公里要接管一次,大概20到30公里。”

他提出,到 2025 年,真正要做的是在合理的性价比下,把高速NOA,环线的NOA 这种封闭道路的自动驾驶体验,做到如丝般的顺滑,而且价格不能太贵。同时要有相当的投入,真正地把城区的 NOA 做到可用。

余凯认为,高速NOA有待完善,而城区NOA则正在突破。

目前,小鹏城市NGP在单个城市内的可用度也还在提升。

“我们坚信XNGP会在驾驶领域成为高可用性的商品。当用户每天都用,都能用得很好,自然而言会有人为它付费。而且(功能付费)会在未来很快实现,这也是这一代(系统)非常明确的使命。”小鹏自动驾驶中心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表示。

3月29日,智驾供应商福瑞泰克CEO张林,也在英飞凌第一届汽车创新峰会论及城市NOA。

他说,目前高速NOA还是新生事物,客户的体验也有待提升,接管率还是相对比较高,“哪怕是同一个匝道,风和日丽、车流少的时候能做到不需要接管;但换一天,狂风暴雨、黑夜、车流密集的场景,可能接管率就不一样了。所以在高速NOA方面,车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到消费者觉得接管率很少,几乎能够依赖这个系统独立完成高速NOA时,渗透率才会快速提升。”

至于城市NOA,张林认为,今年会有,但渗透率一定是最慢的。因为它带来的技术、安全、鲁棒性(指系统在不确定性的扰动下,具有保持某种性能不变的能力)等诸多挑战,还需要大量场景探索和验证。

在张林看来,交给消费者的产品,必须是安全的、鲁棒的、可靠的,否则无论是TIER 1,还是车厂,都承担不起面临消费者质量投诉的后果。

03

1.5万不到的城区领航驾驶,你敢用吗

同样在百人会上,大疆车载的智驾方案也令业界侧目——千元系统能做L2,L2+系统只需5000-15000元。

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介绍的“平民智驾”的方案是,32TOPS算力,用大疆自研惯导双目+7V的纯视觉配置,通过强视觉在线实时感知、无高精地图、无激光雷达,实现城区记忆行车;基于80TOPS+9V,同样纯视觉配置可以实现城区领航驾驶。

大疆车载试图用9V方案来做城区领航

至于成本,他认为一套L2+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下限和上限分别是整车的3%和5%。按照十几万元和30万元车型计算,合理成本区间是5000到15000元。

这一方案,基本上可以说是乞丐版。

考察同行,在实现城区领航驾驶功能上,基本都需要激光雷达助力,高精地图则被置于希望抛弃的位置。

以理想汽车为例,只有带激光雷达的MAX版本,会搭载城区NOA,而不带激光雷达的PRO版本,只有高速NOA功能。

小鹏G9、P7i MAX和P5 P系列,这三个可以应用城市NGP功能的车型,也都有激光雷达。

在软件算法层面,领先的几个企业,在做城区NOA时,都转向了BEV架构+Transformer算法,并试图逐步脱离高精地图,以实现更大规模的***落地。

一句话:再次走上跟随、追赶特斯拉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国企业的感知方面的巨大差距,实际上还需要高精地图+激光雷达作为“拐杖”,走得稳了,才可能逐步放弃这个“拐杖”。

大算力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拐杖”,特别是不差钱的企业希望以算力来补强。余凯说,自动驾驶的硬件配置,算力从几十Tops到几百Tops甚至到 1000 Tops ,实现的全都是高速NOA,而且差别还不太大,所以行业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去做。

余凯认为现在算力与用户体验不成正比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不断地在给定算力上去优化我们的软件算法,去用更多的数据,不断地去逼近用户体验的上限。我相信在若干年以后,我们会达到这样的水平。也就是说大概几百 Tops,城区的 NOA 也能做到不错,但真正实现更广阔区域的自动驾驶,恐怕确实需要千 Tops 以上的算力。”

然而,由于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算力这三个“拐杖”实在太贵,所以才出现了“平民”方案,但是,对方案提供商的能力,无疑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城市或城区领航驾驶系统,尽管会在今年大规模量产上市,功能大部分可实现,但是可用性还需要大幅提高;安全性在L2级定位“保护”下,让电动车主先行看护,但绝不能“放手”;体验更是需要逐步提升;到体验能做到极致时,再来扔掉“拐杖”,压缩硬件成本,推出平民化的方案。

对于消费者而言,你愿意在哪个阶段开始购买城市领航驾驶,取决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做敢于探索的小白鼠也可以,但不要放下你的爪子,而且,那也是光荣的小白鼠啊。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卖做出租车、疯狂压库、同店抢客……问界“哑火”了?

近日,据网上消息显示,长安深蓝品牌更名为“深蓝汽车”。从命名来看,深蓝接下来大概参考阿维塔进行独立运营,从而不再以长安汽车下属产品序列为定位。针对此,近日深蓝汽车也进行了回应称:“长安深蓝改成深蓝汽车是为了让品牌更清晰,其他没有变化。”不过,关于长安深蓝更名,不少网友却给出了许多精彩评论。

关于深蓝“剔除”长安,网友们怎么说?

长安深蓝与深蓝汽车,区别主要是在长安二字上。的确,倘若当初没有长安的背书,很难想象深蓝能够迅速打开市场。正如这位网友的评论,“没有了长安就完全是杂牌子”、“没长安的大旗,谁会买个本身十几万几个月又降2万的杀马特”。

虽然这位网友言语太过夸张,但是不难看出长安汽车的号召力,还是对深蓝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不管是长安、吉利还是长城,只要旗下子品牌有这三家车企做背书,消费者还是比较认的。

事实上,除了上面这位网友不看好深蓝更名之外,还有不少网友对深蓝未来同样也不是很看好。比如有网友表示,“没有长安庇护伞”,深蓝就变成“杂牌车”销量也不保。更有网友大言不惭称,“经销商都说了,靠深蓝都得饿死”这些网友的言论,在我们看来还是有些偏颇,虽然现在深蓝面临不少问题,但是什么“杂牌”、“销量降一半”还是有点不负责任了。

销量下滑、价格先涨后降、投诉不断

去年,在深蓝SL03正式上市之后,曾引发了33分钟订单突破万台的热潮。而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深蓝SL03订单量已超过4万辆。但是暴涨的订单量跟交付量却不成正比。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深蓝在上市后5个月时间里,也只卖出了2.7万辆。当然,我们相信随着产能不断提升,深蓝的销量也会持续增长,虽然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深蓝2月份的销量仅有4103辆,环比下跌33.14%。

除此之外,在遭遇销量下滑之后,深蓝面对行业的降价热潮也不得不选择跟进。但要知道,去年12月深蓝可才宣布2023年1月1日起调涨SL03增程版和纯电版车型的官方指导价,涨幅在3000-6000元之间。这一下,就被一些网友说成了是背刺老用户的佐证。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压力在这里摆着,但是“掀桌子”毕竟不是长期主义,还是得尽快找到新出路。

在我们看来,销量一时升降并不能代表未来全部表现。但是关于产品的一些投诉跟问题,深蓝还是有必要多关注一下。比如有车主反映“主驾驶座椅的压力感应功能失效”、新车出现“仪表盘上显示‘小乌龟’动力系统故障”、“续航不符”等等状况。这些还是值得深蓝多多关注,毕竟从我们试驾的体验来看深蓝SL03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机械素质上更没得说。

深蓝的思想是不是出现问题了?

其实整体来说,深蓝的产品我们觉得没有太大问题,一些小毛病也都可以理解。毕竟,人无完人,车无完车,即使故障率比较低的日系车,仍然也会存在各种小毛病。不过,产品有问题,那么营销战术就必须要跟上了。

就拿前面的的深蓝S7亮相活动为例讲个真事。那次活动号称在中国与法国联动,中国在上海,法国在巴黎,当然也是邀请到了一些媒体参与。不过,这里面猫腻就多了,有些媒体是实打实去做事了,从早拍到晚,各种类型的内容,不管是还是微头条都没有落下。关键数据也都非常出色,但是这样勤劳的小伙伴却没有资格入围深蓝的“内部小会”,其内容还被莫名其妙“刷”了几百万的流量,不知道这次的活动执行公司到时怎么给甲方爸爸交差,这就是目前混乱的深蓝现状。

说到深蓝S7,我们也要唠嗑几句,这么重要的一款车型,你几乎在各大专业平台上见不到太多的声量,与其花大价钱去巴黎搞什么亮相,你不如把这些费用花在国内的常量曝光和用户优惠上,不知道这帮市场部的怎么想的?难道去了巴黎你就是一哥了,还是里面有一些行业潜规则?这个咱们没有证据不能随便乱说!

举个例子吧,当初美国时代广场大屏广告亮相是多少时尚新潮的事,某品牌上去露了一把脸,花费据说差不多要500万美刀。现在有人宣称,40美元就能搞定一则30秒的展示,但是如果你知道纽约时代广场有十块大屏都在播这种广告,你难道说你40美元就敢跟500万的大屏所处位置比效果,你说说里面水分有多大?

说实话,我们本来很看好深蓝,毕竟作为新能源品牌,前期销量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最近的这些SAO操作让我目瞪口呆,就拿最近深蓝用户集体投诉这个负面消息,我就觉得正常的公司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更不可能把用户打成水军这么愚蠢的公关策略,那是某新势力的“专利”,但是长安不应该呀,一向本分做事的企业,怎么突然就变得激进起来,而且像脑子进水一样的对待用户,难道是因为从某些新势力过来的高管还没有调整好状态吗?按理说不应该啊!

还拉上一堆媒体站台跟风指责用户合理***是水军行为,人血馒头真这么好吃?这个真的令人想不通,想不通呀,你们这样跟真正的操纵舆论导向的水军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别最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了!

写在最后

最后的最后,我们再多说两句话,新能源时代跟燃油时代的玩法完全是两个概念,传播方式也应该重新换种眼光来看,但是核心的价值观并没有改变,对待用户的态度更不能改变。

对于即将完全独立的深蓝,我们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毕竟选择脱离一个实力雄厚的靠山而选择单飞,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实力。

但是从前面几件事情的SAO操作上,特别是对待用户正常合理***的态度上,我们也有很大的担忧,古人云: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与深蓝诸君共勉!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314,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近两天,雪球APP上流传着一张疑似华为内部文件的。该图显示,

华为基于问界M5 EV开发深圳市场出租车。

汽车产经就此事咨询华为某北京体验中心相关人士,对方回应:“只用纯电车型,有这个可能。”

有网友对此图评论说:“问界想卖车真的想疯了。”

同样反映出问界急于提升销量的还有1月份的官宣降价。在特斯拉降价的屠刀落下后,问界迅速行动,成为中国电动车界里第一个出手迎战的选手,

整体降价幅度达2.88万~3万元。

最近,汽车产经探访小组到华为的银泰中心直营店溜达了一圈。本想扮成阿维塔11的潜在客户,观察一下华为销售怎么卖阿维塔。结果没介绍一会儿,销售就把我们拉到了问界M5的车上,劝我们将M5纳入考虑范围。

虽说问界销售主推问界产品无可厚非,但多少感觉得到卖车的急迫感。此外,汽车产经获悉,因为“同店抢客”这件事,华为还收到过来自阿维塔官方的投诉。

想尽一切办法卖车,其实是对近期问界终端颓势的反馈。?

问界官降前,有渠道人士统计了12月问界品牌的进店情况——环比8~11月份,进店量下滑70~75%,平均日进店仅剩5~6个。

1、2月,问界销量环比大幅下滑:

1月销量为4885辆,环比下滑56%,跌落至去年3月M5刚上市时的水平。启动降价后,其2月销量为3505辆,环比下跌55.9%。看上去,官降并没有带动问界销量的提升。

问界的根结在哪?恐怕还要回溯到去年热销的时候。

NO.1

[?渠道混乱,库存过度 ]

集叔是一名长期跟经销商接触的业内人士。对于问界的销量腰斩,他分析说,暴跌是迟早的事,?

因为去年问界压库强度遥遥领先,高出货量都是库存堆出来的。

去年下半年,问界有过一段“风光”日子。8-10月,问界品牌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10月份更是以12018辆的月销量超过蔚来和理想,给同行们带去了不小的震撼。但“风光”有点短暂。“问界的批售价格是乱套的。为了给M7回笼资金,余承东让经销商疯狂进 货。7、8月份的渠道已经成什么样呢?28.86万元的车,经销商聊天群里15万元的订单满天飞。我手机里经常都能收到这样的车源,10台起批,5台起批。余承东这是在破坏自己的渠道。”集叔表示。 上海汽车城一名经销商(问界友商)拍摄的也印证了这名人士的说法。这名经销商回忆称,8月份开始就不对劲了。?

“当时整个汽车城的停车场停满了问界M5,乌央乌央的,把邻居品牌的门口都停满了。”

去年9月,问界公布8月总销量为10040辆,首次月销超过万辆。然而,多家媒体指出,根据“新车交强险”数据,问界M5的8月上险量只有6687辆,问界M7上险量为980辆,跟问界公布的月销过万出入较大。同样的戏码又出现在10月。问界公布其10月交付量达到12,018辆,但上险数仅为9,005辆。众 所周知,上险量远大于交付量,说明有大量的新车还积压在经销商处。对于问界交付量的“水分”,有网友戏称是华为***了卖手机的惯用手法:?

“华为卖手机就是这德行,前几年累计的销售量跟激活量之间有上亿台的水分。问界销量破万,上险量仅有7000多台。余承东注水的手法一模一样。”集叔分析,除了前期压库, 店效较低也是问界销量滑坡的重要原因 。按照余承东原本的预期,他们每个店每月能卖30辆新车,一千家店卖车则可以做到月销量3万台。但实际情况却是,2022年每店月均销售8台左右。“华为门店的月销跟普通4S店相比,一个停留在个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差距巨大。就算跟新势力每月几十辆的店效相比,差距也很大。”集叔说。当然,归根到底,销量不理想,可能也是产品真实竞争力的体现。

NO.2

[?华为也带不动的产品力,

G9销售称“问界最好对付” ]

今年2月,自媒体“车fans”做了一项调研,邀请各品牌的销售聊聊他们的产品的真正竞争对手。

一位小鹏的销售是这样说的,?

常见竞品中,问界最好对付。买问界的客户大部分年纪偏大,原本是对增程更放心,试驾完以后明显感觉G9的驾驶感受和操控比M7要好很多。”

从他语气来看,问界M7依然被视为小鹏G9的对手,但已然是最弱的那个。

其实问界M5刚发布时,很多用户会有惊艳的感觉,因为问界搭载了其他“HUAWEI INSIDE”车型都不具备的大杀器——原生“鸿蒙座舱”:

当某些品牌车主顶着卡顿的界面,复读机般呼唤语音助手只为调一个空调温度时,问界车主可以不带歇地给语音助手发十几条指令并得到响应,纵享丝滑。根据一线销售的反馈,鸿蒙车机也是促成问界车主下订的三大价值点之一。

如今,强大如“鸿蒙座舱”也已经带不动问界了吗?

有专家分析说,越来越多同级SUV出现,如Model Y长驱、理想L7等,它们都有不输华为的品牌和影响力,也有较高的配置。

“问界的产品力和几个热门产品相比,确实处在下风。它和特斯拉的降价逻辑一样——它的产品力覆盖不了那个价位。特斯拉原价卖30万的时候,毛达35%,问界M5是一模一样的情况。”北京地区一名阿维塔销售说。

另有人说,中保研碰撞,是问界品牌声望陨落的开始——在中国消费者眼里,产品质量是底线。底线破了,中国消费者难免会惊觉,原来华为做担保的产品也有难堪的内里。

根据中保研碰撞测试结果,问界M7在25%偏置碰撞后,对车辆内部空间造成挤压,A柱与车顶连接处疑似发生变形。另外,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和“车辆结构”两项中,问界M7只获得了A(良好),低于一起参加测评的理想L9、领克09所获得的G(优秀)。?

中保研碰撞之后,甚至有竞争品牌的销售这样形容问界:

“问界底子差,华为也挽救不了。就好比医美整形,有些明星可能外表整得很出众,但前提他需要有一个好底子,因为技术优化是有空间的。问界10万块的车加一个平板加一个华为的电池电机就卖到30万了,有点过分了。”

NO.3

[?写在最后?]

问界怎么救?产品力和渠道问题两手都要抓。

据了解,华为终端渠道正在进行调整,以提升效率为主优化掉卖车不专业的门店,同时也是为未来更多的智选车业务做准备。

继赛力斯之后,江淮、奇瑞成为接下来与华为进行智选模式合作的车企,几乎实锤。也有华为内部人士向汽车产经证实,“(智选车)老三、老四,包括老五、老六都在路上。”

在卖车路上尝到苦酸味的华为,能通过“多生孩子”重新掀起销量旋风吗?我们保持关注。

标签: #小鹏

上一篇汽车油耗管理-车辆油耗管理系统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