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公司行业竞争现状分析-丰田公司的现状

tamoadmin 0
  1. 关于中国汽车行业如何发展的论文
  2. 丰田汽车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市场的?
  3. 轿车市场上险数与趋势分析报告
  4. 世界应该重视丰田章男对电动汽车批评,欧洲日本激进禁燃令是愚蠢
  5. 日本车品牌有哪些

汽车行业大体来看还是很有前途的,但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具体观点如下

1.供需层面

人的生活永远离不开四个字:衣食住行,而汽车就归类为“行”,虽然现在出行的方式有很多,但有一辆自己的车更为方便,什么时候出发,想去哪就去哪,不用受太多的约束。从我们身边的人来看,汽车并不像手机一样都有,10个人里面大概只有2个人有车。因此,汽车的需求量其实还是很大的,而随着收入不断的增加和汽车售价不断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会为自己或家里添置一辆车。

丰田汽车公司行业竞争现状分析-丰田公司的现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发展层面

如今,随着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汽车的发展方向也会随之改变,而纯电动汽车市场就是一个很大的发展领域,但很多车企依然还停留在传统的燃油汽车上。因此,无论是混动车型作为过渡,还是直接研发纯电动汽车,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都是其发展的方向。

3.就业层面

作为汽车行业里的我,深知该行业的不易,汽车行业大致可分为售前和售后,而售前又可分为厂家和经销商,厂家需要的是相当专业的人才以及懂得营销的队伍,而经销商则需要好的品牌和能把车卖出去的人。售后就不用说了,只要你修车技术好,工作和收入还是很稳定的。总之,汽车依旧是一个庞大的就业市场,造车、卖车、修理厂、洗车店等,都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这些细分行业依然是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其实很多行业都有发展前途,而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来说,也算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业,且需要发展的地方还有很多。

关于中国汽车行业如何发展的论文

问题一:企业遇到问题时,有哪些危机处理方式?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危机公关策略

(一)危机准备阶段

1、根据危机影响程度,迅速建立危机管理小组,组成人员包括:决策负责人,公关部经理,人事部经理,保卫部经理等。危机严重时,要有企业一把手挂帅。丰田汽车已酿成人员伤亡,非常严重,此时,企业一把手应亲自掌阵。

2、危机小组首先要明确问题,要透过各种方法挖掘危机爆发的缘由。丰田不仅应找出的原因,还应找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产生,深层次的挖掘的原因。

3、危机小组要安排调查深入现场,了解事实,并尽快做出初步报告。在美国发生后,丰田公司要迅速开展调查,弄 *** 相并形成报告。

4、危机小组要制定或审核危机处理方案及方针及工作程序,尽快遏制危机的扩散,丰田公司要制定详尽合理的处理方案,应对当前危机。

5、危机小组要统一信息发布口径,制定新闻发言人,一个声音对外,在此处,丰田要确保公司对外发布的事故原因的一致性,对深层次问题探究也要保持口径一致。

6、危机小组还要决定时候聘请外部专业公关人员来协助处理危机公关。针对丰田公司出现的危机,本人认为十分有必要聘请外部公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专家协助指导,一来发生在他国,二来较复杂,三来的发展会有一些不可控因素影响。

(二)危机处理阶段

1、危机发生后,从组织内部的各层管理人员一直到监工都应尽快得到组织危机应对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学习。通过前段的准备后,此时丰田可将整理出的应变报告传达给各层人员。

2、在处理时间的过程中要就是论事,实事求是。丰田的公关部门要实事求是的向社会公布事故的缘由。

3、妥善做好善后处理,丰田此段工作相当繁多,如安抚受难人员及其家属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赔偿,召回有危险故障的汽车,向社会大众致歉等。

4、开放现场或组织专门参观,运用参观活动来协助危机解决。在车子的排障阶段,可邀请消费者参观,让消费者亲身体会产品确实可以放心安全的使用。

(三)重塑企业组织形象阶段

1、一般而言,在危机公关过后,企业一般会用低价促销的策略,先确保销量,即使有利润的损失

2、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多做社会公益活动,如捐建希望小学,大灾难时捐款捐物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化解危机策略

有些公关危机无可避免而爆发之时,你的态度经常会直接影响结果。好比一个人做了点错事,没把事做好,或者扭着脖子狡辩,可想而知结局只会更糟糕。那么勇于承担责任,即使可能在经济上吃有些亏,但有时反而可能把一场危机转化为有利于品牌推广的有利契机。对于这当中的道理,明白怎样驾驭帆船逆水行舟的人才是深谙此道者。

当前面临公关危机时应当果断取应对策略,以便有效地化解危机或把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控制到最低。针对于以下可以有效化解危机八项应对公关危机的策略,更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1、把危机公关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

当今许多危机公关失利的主要原因由,没有把看起来小型的当回事,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然而此种态度将导致影响与危害不断递增,甚至不可收拾、发展到完全失控的地步。所有正确的做法是当发生公关危机时不管大小如何全都要高度重视,站在战略的角度,并谨慎对待,具体处理方式要要有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危机迅速解决从而把危害控制到最低。危机发生后活动主办方与运营方要由上至下全员参与其中,最高领导尤其要高度重视,只有所有决策都由最高领导亲自颁布或带头执行,才可以确保执行的有效性。

2、发现问题的本质与根源

许多危机公关人员处理不利的原因多数是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哪儿出了问题就抓那儿,而本质性的......>>

问题二:企业遇到危机如何处理 此外为了更好的快速的解决危机,我还有八点忠告,希望对所有的有危机意识的企业能有借鉴和参考价值:1.态度决定一切,坦诚务实,不要狡辩,慎用沉默:中国人始终强调以德服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出了损害消费者的事情或是有了误会,消费者往往以刻薄的态度去看企业的一言一行。所以辨解和分析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方式,不要给媒体和消费者以狡辩的印象,所以说企业在出现危机后态度是最重要的,即不能盲目道歉,一味忍让,也不能态度蛮横,盲目辩解,大耍官腔,诚实的孩子犯错容易被原谅,企业也是一样。同时在中国一定不要轻易的使用沉默,沉默在中国来讲,两三个人说话,沉默是较好的攻击武器,可以是否认可以是蔑视;但面对广大的消费者的关注,你的沉默,往往意味着默认和理亏。,2.爱心相伴,主动弥补过失勇于承担责任企业本身就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就有了很多企业经常赞助社会事业的感人事迹。一旦企业做了伤害消费者的事情,用多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爱心的方法可以更快的获得消费者的谅解和重新认可,用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也弥补品牌所受的损伤。3.同情弱者原理,合理披露苦衷在中国中庸文化的社会底蕴下,弱者在中国得到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所以作为企业来讲一旦遇到很严重的突发,坦诚相待,合理披露一些内幕,往往会获得消费者的同情,媒体也会减少穷追猛打的力度,这样总比傲慢带来的好处多得多,二者相比后果可谓是天壤之别。4.看长远的利益,高瞻远瞩;一旦企业必须对消费者或是媒体有个交待,对自己的失误乃至错误进行纠正和弥补,企业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囿制,不然企业所付出的将不仅仅是这点利益了,鼠目寸光的结局没有十分光彩照人的。5.尽早收官,让恶梦早日结束;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危机,只要开始是以负面的场景拉开序幕的,一般来说都应该尽早的让他结束,对企业来讲都是恶梦。除非企业的公关手段及其高明,将媒体或是消费者的反应引导到一个对企业非常有利的环境氛围中,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也有利于培养忠诚消费者。否则一定要见好就收,抑或是无力扭转乾坤,早日让时间去慢慢的消化的不良反应和负面影响,对企业来讲关注的人少了,慢慢淡化了,危机留下的对企业的伤痕才会慢慢的进入缓慢的疗养过程,可悲的是很多企业在也没有站起来。让消费者尽早的理解,让媒体尽可能的站到企业的立场,减少负面报道,让职能部门也不在一些失误上过度纠缠,这些都是处理危机时必须遵守的一些准则,这样这场危机才算基本结束,不管圆满也好,漏洞百出也好,尽早结束都是最聪明的做法。 6.让危机良性延伸,借力打力,纠正错误,弥补损失,恢复形象,用正面形象去引导和涵盖其过失。在现代的商业活动中,危机就像电脑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善于发现、精心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让危机转化为商机,这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就象逃学的孩子受到老师责罚,同学质疑,潜意识里已悄然将其定位为坏学生的时候,学生除了改正错误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些好同学才做到的事情,比如助人为乐,考出好成绩等等。企业通过公关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力量,强化自己充满爱心,注重社会责任感,乐于回报社会的正面形象,是医治受损的企业形象,恢复消费者信心和购买指数的最佳途径。比如赞助希望工程,接济下岗职工,建立专项的援助基金等等,比单纯的产品促销来的更有效,更容易让消费者接触。7.做好你自己的事业,做好自己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

问题三:企业危机如何管理? 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企业通过危机管理对策把一些潜在的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必然发生的危机损失减少到最小的程度。虽然危机具有偶然性,但是危机管理对策并不是无章可循。我们通过对企业危机实践总结,不难发现危机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排除偶然的原因,多数危机的产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能够及时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危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预防危机是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

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进行危机管理应该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的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首先,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教育员工认清危机的预防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时刻把与公众沟通放在首位,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消除危机隐患。其次,开展危机管理培训。危机管理培训的目的与危机管理教育不同,它不仅在于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提高危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能力。

2、建立预防危机的预警系统。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预警系统。信息监测是预警的核心,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危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信息的收集与监测:一是随时收集公众对产品的反馈信息,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严密的监测。二是掌握行业信息,研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三是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进行实力对比,做到知己知彼。四是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3、建立危机管理机构。这是企业危机管理有效进行的组织保证,不仅这是处理危机时必不可少的组织环节,而且在日常危机管理中也非常重要的。危机发生之前,企业要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准备工作,建立起危机管理机构,制定出危机处理工作程序,明确主管领导和成员职责。成立危机管理机构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顺利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危机管理机构的具体组织形式,可以是独立的专职机构,也可以是一个跨部门的管理小组,还可以在企业战略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来代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和概率灵活决定。

4、制定危机管理。企业应该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一整套危机管理,明确怎样防止危机爆发,一旦危机爆发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等。事先拟定的危机管理应该囊括企业多方面的应酬预案。在中要重点体现危机的传播途径和解决办法。

(二)进行准确的危机确认

危机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的信息收集、分类管理,建立起危机防范预警机制。危机管理人员要善于捕捉危机发生前的信息,在出现危机征兆时,尽快确认危机的类型,为有效的危机控制做好前期工作。

(三)危机处理

1、有效的危机控制。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机构快速调查原因,弄清事实真相,尽可能把真实的、完整的情况公布于众,各部门保证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配合有关调查小组的调查,并做好应对有关部门和媒体的解释工作以及......>>

问题四:企业如何进行危机管理? 对一个企业而言, 企业危机的事项是指当企业面临与社会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而为了应付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预先建立防范和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和措施,则称为企业的危机管理。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人们必然面对死亡一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危机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是危机的监测与预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企业顺利发展时期,企业就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变的心理准备,建立一套危机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检测。

通过对组织结构的合理优化以及有效地防控监督,把危机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危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所以危机的监测和预警也是危机管理的首要一环。

处理危机的步骤:

1.危机的确认, 危机管理人员做好信息收集,危机管理人员要善于捕捉危机信息,在出现危机征兆时,尽快确认危机的类型,为有效的危机控制做好前期工作。

2.危机的处理,危机一旦确认就要对危机进行应对,视危急情况而定,成立以各部负责人为首的危机处理委员会。

3.快速调查原因,弄清事实真相,尽可能把真实的、完整的顶况公布于众,各部门保证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并做好应对有关部门和媒体的解释工作以及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将这个调查清楚。

4、迅速拿出解决方案。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每次危机各不相同,应该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主动、真诚、快速反应、维护公共利益。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企业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内容,发布的信息应该具体、准确,随时接受媒体和有关公众的访问,以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解决问题。还可以利用权威性的机构对解决危机的作用,处理危机时,最好邀请权威人士调查,以赢取公众的信任,这往往对企业危机的处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然后就是危机的善后工作。

1、进行危机总结、评估。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对问题进行整顿。通过总结评估提出改正措施,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

3、寻找商机。危机给企业制造了另外一种环境,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危机探索经营的新路子,进行重大改革。这样,危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商机。

同时还要知道危机的特点:

1、突发性2、破坏性。3、不确定性。4、急迫性。 5、信息紧缺性。

6、舆论关注性。

危机管理的原则:

1.制度化原则 2.诚信形象原则3.信息应用原则 4.预防原则5.企业领导重视与参与原则6.快速反应原则7.创新性原则 8.沟通原则。

以上是我上周展示的讲稿,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问题五:企业如何处理危机公关? (一)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的专门机构。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 酷 美 网 络 ) 确定危机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

(二)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厦其家属道歉,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耐心而冷静地听取受害渚的意见,包括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意见。

3、了解、确认和制定有关赔偿损失的文件规定与处理原则。

4、向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实施。

(三)新闻媒介对策

1、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向记者提供的资料应尽可能用书面形式。介绍危机的资料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技术术语或难懂的词汇。

2、主动向新闻界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公开表明企业的立场和态度,以减少新闻界的猜测,帮助新闻界做出正确的报道。

问题六:企业危机来了!作为员工该怎么办? 严重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会带来通货膨胀,钱会越来越不值钱。一直以来,在我国把钱存在银行,表面上看到把钱存在银行有利息,实质上都是贬值的。这样算,CPI就是通货膨胀率,CPI一般正常维持在4%左右,CPI最高的时候到9%左右,而银行的利率一年期才3%,五年期才4%到5%左右。银行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是负的,说明货币的贬值。从股票市场,例如:大小非,分红机制等问题如不解决,市场不会健康。你对资本市场不了解的人就不要进入这个市场。不要去买银行的基金,适当的可以买一些国债。

美元罚黄金就像翘翘板,美元的贬值,黄金就会增值。虽然美国通过了***,可效果不大。在布什闪电签署7000亿的***的当天,道指冲高回落。

房地产是国家支柱行业,不过现在这个时点还不亦买房,房价还会再下跌。

现在可适当的关注一下黄金的走势。

问题七:企业危机处理?有人知道怎么做的吗? 帖子不好删除的,去百度贴吧投诉中心投诉吧,可以找一下 炫朗甲 他们在这行,删帖比较出名。○

问题八:企业危机处理的主要步骤和原则 根据我们策划、执行的国内企业危机处理,总结出六大实效步骤,依次为:监测、应对、化贰、承转、重塑、提升。

问题九:企业危机公关应当如何处理?哪位能介绍一下? 危机公关主要就是处理突发问题,给出公关建议和执行。化解这种危机,通过有效的渠道进行分析和说明情况,希望万诚公关能够帮到你

丰田汽车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市场的?

这个我自己觉得是最完美的。非常符合你的需求1!!!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以下为内容!!!你要多给点分啊!!!

===============================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

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3 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购体系。

(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的重要部分”。

(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 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

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 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 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

(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

(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 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0.7,2001年为-0.77,2002年为-0.85.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

(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

(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

2 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

(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

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

(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

四、政策建议

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 在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FREEDOMCAR)出台,该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应当针对汽车工业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轿车市场上险数与趋势分析报告

2004年9月6日,世界七大棋战之一——“丰田杯世界围棋王座战”东京进行最后的决战。同一天,在广州,历时1年半谈判的广州丰田整车公司正式挂牌,合资公司投资总额38.21亿元人民币(约4.6167亿美元),注册资本13亿元人民币(约1.5706亿美元),广汽集团与丰田公司各持50%的股份。合资公司的起步车型为新一代 “Camry”(佳美)轿车,2006年上半年投产,生产能力10万台/年。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说,2010年,广汽丰田项目产值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有专业人士分析:“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目前经济最活跃、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日系产品的密集进入,并在汽车配套方面已形成了综合能力,使广汽集团在汽车制造领域向产业化、集约化加速迈进,而丰田汽车将成为“珠三角”汽车制造工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柯斯达——西南开局

刚刚进入中国时,作为一个日本企业,丰田汽车并没有像同行的欧美企业一样显示出巨大的胃口,也没有进行迅速的产品引进——“低调进入”一直是日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

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丰田汽车抓住当时中国豪华商务车市场的一小块“细分空白”,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

1998年11月10日,由前四川旅行车制造厂、丰田汽车公司和丰田通商株式会社以50%,45%和5%的投资比例,总投资9,909万美元建成了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这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日本以外的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家车辆生产厂。

2000年,第一辆国产柯斯达整车下线。此时,四川丰田已具备冲压、焊接、喷涂到组装四大生产工序,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了60%以上。投产不到一年,四川丰田生产“柯斯达”客车2200辆,销售竟达2000多辆,几乎没有库存

柯斯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占踞着从***到省地市领导的公务活动用车市场。当时,丰田汽车2005年时实现产量一万辆,即占中国客车市场百分之十的份额,并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从而使成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柯斯达生产基地。2001年2月26日,四川丰田公布了第一批全国范围内集销售、服务、零部件供应三位一体的销售店23家,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北、西南地区的省会、直辖市。截止去年,销售店已达到64家,而每个丰田销售店要完成大约157辆的销售业绩,才可实现丰田汽车1万辆的销售目标。

柯斯达客车对于丰田汽车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而染指西南公交车市场是丰田汽车进一步稳固西南市场保有量的策略行为。

四川丰田取了"低价策略",柯斯达公交车的促销价格仅为25万至27万之间,比非公交用的同等级柯斯达便宜了近10万元

2002年8月底,柯斯达公交车--"都市巡航"上市。

2003年6月,四川丰田针对特殊用途市场,推出了柯斯达救护车。

另外,四川丰田针对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还推出了108万元的"天价"柯斯达·旗舰。

如果说,柯斯达客车是丰田汽车有指向性的针对全国豪华客车市场而推出的先锋武器,那么,为尽快占住国内西南市场而推出中低端城市公交车、旅行车等系列产品,则是丰田汽车加速产品区域化扩张的宝刀利剑。

如今,在国内市场中,随处可见丰田柯斯达的影子……

二、东北华北:丰田一汽双赢

丰田汽车在西南开局不久,又在京城门户天津布阵。

2000年7月12日,丰田汽车公司与天津汽车集团下属的天津夏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l亿美元成立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2002年6月14日,天汽与一汽的重组协议正式签订,此次并购使天津成为一汽的家用汽车生产基地。

与丰田合资前,天汽集团是我国较早的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是国家规划的小排量轿车生产基地,但面对急剧增长的经济型轿车市场,市场份额逐被蚕食。

到了2001年,天津汽车每股亏损0.06元,2002年第一季度也报出巨额亏损。此时,作为合作者的丰田汽车顺势进行了“挤压策略”。

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从当时的产品分布看,一汽的奥迪、宝来、捷达在3个市场中都有上佳表现,缺的是家用小型车。

对于一汽而言,收购天津汽车不但可以完善其产品结构,在整个市场战略上将使一汽如虎添翼,又能通过收购天津汽车促进与丰田汽车的合作,利用丰田公司在小型车领域强有力的开发实力,并改变过于依赖德国大众的现状。

而作为丰田汽车,一跃成为一汽的战略合作对象,自然在拥有更为广布的销售渠道同时,奠定了进一步资本运作的基础。

紧接而来的是位踞西南的成都工业投资经营公司提出了战略性的决策建议--也要全方位与一汽集团合作!

经过多次接洽,2002年8月22日,一汽集团、成都市人民、成都工***司、川旅厂在长春市花园酒店签订了多方《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规定,由一汽集团与成都工业投资公司组建成都一汽汽车有限公司,一汽集团与成都工投分别占新公司80%和20%股权,由一汽集团输入有关技术对现有华西牌客车进行提升和改造。

2002年8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汽集团代表竺延风首次向全球媒体宣布了一汽与丰田、川旅与丰田的合作战略:“原由川旅厂和日本丰田各出资50%成立的四川丰田就转变为成都一汽有限公司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各占50%的合资公司。按照一汽集团的总体规划,成都将成为一汽集团的三大汽车基地之一(三大基地分别为:长春、天津、成都)。”

2002年10月21日,由一汽集团控股80%,成都工业投资公司持股20%,总投资额约为8亿元(其中四川旅行车制造厂作价4亿元,一汽投入现金2亿元,成都工业投资公司投资近2亿元)的成都一汽汽车有限公司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按规定,国外汽车生产商在中国的合资汽车不能超过两家。而当时的日本丰田在中国国内已有两家合资企业:四川丰田和天津丰田,分别是与川旅厂和天汽集团合作。现在,经过一汽重组天汽和川旅厂,天津丰田和四川丰田合二为一,成为丰田与一汽的合作项目。由此,丰田顺理成章地腾出一只手来寻找新的战略伙伴。成都一汽首任总经理姜治深谙丰田运作之道,他说:"这次重组,除了一汽,日本丰田是大赢家。借助一汽集团两次重组,丰田在中国的合资道路豁然开阔。"自一汽丰田的平台构筑起来后,丰田先后引进了霸道、陆地巡洋舰、花冠、威驰等多个车型,从SUV到家用轿车,产品逐一进入市场。从日前公布的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半年报告中了解到,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共生产威驰系列轿车和花冠系列轿车33875辆,实现净利润40546万元。其中,威驰VIOS轿车生产17916辆,销售18173辆;花冠COROLLA轿车生产15959辆,销售14363辆。

王法长称,一汽丰田现在已有销售网点127家,预计年底有160家4S店,明年3月上市时这个数字为190家。这是我们之前基于对市场的谨慎判断做出的,当前可能影响网络建设的一个因素是土地受限问题。

由于一汽丰田发展网络是经过严密推论的,如果该地区市场容量超负荷,我们会停止在这里建店。一汽丰田根据各经销商实力不同,规定他们的年销量在600~800台左右,现在许多经销商实际销售超出了这个范畴。且4S店的盈利重头不在销售版块,我们估计,3年之后,一汽丰田4S店完全可以靠售后服务挣钱。

王法长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称,国内汽车市场变化太快,我们不公布车价的原因是考虑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明年3月正式推出,4月份正式在市场上销售。与竞争对手相比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品牌认知度以及车型所用的新技术等。

具体是哪款车现在仍不方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款车是一款低于高于佳美的中高级轿车。将在天津一汽丰田第二工厂生产。另外,丰田明年国产的另一款混合动力新车PRUIS将在长春一汽丰越的工厂中生产。

有了一汽集团作为支撑,丰田汽车终于有了赶超1982年就抢先闯进中国市场的本田汽车的本地实力基础。而丰田汽车与广汽集团的携手,使珠三角这块商家必争之地更加“白热化”。

三、“珠三角”:广汽丰田

早在去年7月,日本媒体就传出消息,称丰田与广汽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于2005年在广州生产丰田佳美轿车,广汽集团随后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合作谈判已大致完成。

而2003年10月,国内有消息称,广州汽车工业集团董事长张房表示广汽集团正考虑组织优质资产上市,争取在2006年前完成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工作。上市目的有两点:一方面,是为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注入资金;另一方面,是将广汽集团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与国际接轨、市场接轨。

近几年,通过与本田合资成为国内强势汽车集团的广汽集团坚持走“投资省,产出快,滚动发展”的路子,销售收入和利润连创新高。2003年广汽集团已进入广东工业50强、全国机械500强、全国企业500强。

今年2月25日,广汽联手丰田迈出了第一步。总投资22亿元的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正式在广州番禺南沙开发区举行了公司成立暨奠基仪式。

“这只是广汽和丰田整体合作项目中的发动机部分。”丰田公司当时称。

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1亿元人民币,广汽集团占股比30%,丰田公司占股比70%。按,合资公司将从2005年初投产,基地建成后发动机年产量将达到50万辆,产值300亿元左右。该项目起步规模为30万台/年,其中20万台出口。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发动机项目获批之后,整车项目应该也会很快就获批。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整车项目,专门为佳美配套的发动机项目形成产能后,其内销的部分将无从消化。即使丰田让一汽引进佳美车型,高达30万台的内销产能一汽一家也肯定吃不消。

而且,事隔3个月后,日本丰田集团旗下的丰藤海运株式会社和丰田通商株式会社联合深圳长航丰海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为丰田汽车提供相应的水运物流服务。在业界,这被看着是广州丰田整车项目启动的前奏之一。而在此之前,丰田通商也在天津设立了类似的物流企业。

不仅如此,在丰田与广汽的合作进程中,丰田在日本的配套企业也纷纷跟进,在广州及周边地区投资建厂,围绕广汽丰田项目和本田、日产在广州的合资企业进行配套。一时间,赶赴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工业园区进行选址考察的日本零部件企业代表络绎不绝,一些工业园区甚至因此调整了规划,大规模扩充汽车零部件功能区的面积。到今年4月份,丰田配套企业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这预示了广汽与丰田的联姻已成定局。

广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的合作,是双方实现各自战略发展目标的共同需要和选择,对于提升广州汽车工业的实力和地位,促进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日产、本田的整车生产与销售已全部落户广州,周边聚集了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形成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花都、增城永和等几个大型的汽车生产及零部件配套基地,一个以日系汽车产品为特色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优势、优势和成本优势日益突显。

丰田与广汽的合作并在1年半里推出整车——佳美,至此,丰田汽车“珠三角”布局已完成。而最重要的是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整车出口,才是丰田与广汽真正的合作目的。

四、丰田汽车:不停的世界脚步

丰田服部悦雄说:“丰田并不是中国市场的迟到者,早在70年代,一汽就派20人到丰田来学习了一个半月,丰田也派人到一汽对当时解放卡车、红旗轿车提出诊断和改造方案,周总理曾批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与日本汽车的交流与启端。”

进入八十年代,丰田汽车赞助沈阳丰田技工学校12—20亿日元,另,客车的相关技术是来自丰田汽车。目前,客车在中国轻客市场仍占有很大的份额。丰田汽车在中国西南、东北、华北、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布局已日渐明朗,这就如同丰田汽车赞助“丰田杯世界围棋王座战”一样,不用做广告,它取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攻心方式。

作为目前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车生产商,丰田正"雄心勃勃"的实施着国际化扩张,以使公司能占据全球汽车行业的主导地位。

公司总裁张富士夫上个月宣布,由于日益增长的海外需求,丰田现在正在将公司今年的生产目标提高到750万辆,比去年的生产总量提高10%。同时,丰田正加大研发的力度,开发新材料、新引擎、新款式,以"征服新市场和新领地"。

从拉丁美洲到中国,丰田正投资数十亿美元修建新的厂房,争取在未来十年内获得15%的市场份额,超过通用占有的14.7%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丰田汽车中国布局。丰田汽车不停的世界脚步。

世界应该重视丰田章男对电动汽车批评,欧洲日本激进禁燃令是愚蠢

把几乎所有都放在家用车上,缺乏中高端车支持的日系品牌,会在汽车市场继续萎缩吗?

今年前5个月,日系车月均销量较去年下降9.2%。如果剔除去年疫情影响最严重的2月份,同比降幅接近10%。与此同时,日本品牌在汽车市场的份额也从去年的30%以上(最高超过32%)下降到26%左右。

从产品布局来看,日系品牌的主销车集中在丰田、日产、本田的紧凑型车和中型车上,大部分客户都是第一购买者。但在换购群体比例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主流日系品牌已经没有更大更高级别的轿车产品需要升级,日系豪华品牌中几乎只支持雷克萨斯es的一款高级轿车。

与此同时,首次购车者的减少和家用车市场的保守,进一步降低了日系品牌空的生存基础。

同时,在日本三大品牌中,只有丰田汽车的结构相对完整健康。日产高度依赖Sylphy单一车型,而本田在汽车产品线上有明显的不足。两家本田合资车企各只有一款热卖车,也是唯一的主流家用车思域,其产品通用性在同级别热卖车中几乎是最弱的。

主销车空生存时间萎缩,中高端车布局缺失,这就是日系车的现状。同时也意味着日系品牌在汽车市场将面临两大问题:自主品牌自下而上的蚕食和德系豪华品牌自下而上的压迫。

在固化严重的汽车市场,日系品牌在家用车市场插空新车夺回市场份额的可能性极小,而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在增加。

如果您对本报告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eorge@neue***edia,让我们知道。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以上内容由“童继仁汽车评论”上传发布,查看原文。

百万购车补贴

日本车品牌有哪些

苹果超越诺基亚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苹果的使用感受已经远远超过诺基亚。而世界汽车市场需要珍视丰田章男的呼声。这是一位汽车人基于汽车产业,基于市场现实发出的客观的声音。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任何激进之举都可能伤害到看似坚不可催的巨头。当你真的爱她,不要把所有的糖果都给她。

文丨AutoR智驾?阿贾?王硕奇

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关于电动汽车“过度炒作”的一席话,不仅在国外在国内也引发了讨论,而这其中不乏对丰田章男的讽刺挖苦。

其中诛心之论是丰田章男一方面批评纯电动车,一方面发力固态电池研发,为转型电动汽车做准备,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路子。

智驾君认为,电动汽车固然在资本市场和话题上保持着高热度,但丰田章男的批评并非意气之语。

尤其是在欧日两大汽车市场,政策急遽左转,开始为禁燃设定时间表的大背景下。丰田章男的一席话,当引发中国汽车市场管理者的重视思考,谨防走上欧洲日本市场的激进的禁燃之路。

首先我们先看看丰田章男这一番表态的具体语境:

当地时间12月17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在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年终新闻发布会上批评电动汽车被“过度炒作”。

丰田章男认为,那些电动汽车的倡导者们,并没有考虑清楚行业转型带来的高额成本和电动汽车用电带来的碳排放。

此外,他还声称电动汽车的价格对于普通民众来讲,为“高岭之花”,它的意思是:指一种高贵的,感觉没法触碰到离现实生活太远的美。

丰田章男还认为,日本主要依赖燃煤和燃气发电,这意味着电动汽车不仅对环保无益,甚至还能带来严重的碳排放。

此前,日媒在本月初报道,日本即将宣布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纯内燃机驱动的新车,但仍将允许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继续销售。

这将是继英国的激进禁燃令之后,又一个为燃油车划下休止符的国家。鉴于日本做为汽车大国,这将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更多的涟漪效应。

英国约斡逊在今年早前已经宣布,2030年起停售包含混合动力形式在内的所有内燃机驱动汽车,欧盟及美国伴随的上台,昨天路透社报道,加拿大环境部长乔纳森·威尔金森(Jonathan?Wilkinson)本周表示,加拿大和美国可能会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制定禁止在北美销售新的汽油动力汽车和卡车。

在世界范围内,燃油车正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背锅侠。

被世界各地环保主义者和被巴黎协定束缚的各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推广电动车正成为新的政治正确,这事实上不利于各国制定合理实事求是的汽车产业政策。

丰田章男所言,及其评论事实上道出了汽车电动化带给社会和企业的高昂成本:

为支持电动汽车的全面转型,日本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付出14万亿至37万亿日元(1350亿至3580亿美元)的高额成本。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政策法规会使电动汽车会成为“高岭之花”,价格高昂难以企及。

他还表示,仓促实施燃油车禁令将导致当前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走向崩溃,大批企业将因此消亡,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这并非危言耸听。

今年戴姆勒和宝马都曾经进行大规模裁员和在新能源技术上进行高额投入。

当前中国的电动市场,即便有Model?3以及五菱宏光Mini?EV和理想ONE这样成功的产品,但不可否认,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市场依然是一个政策催熟的市场。

电动车在做为出行工具方面全面战胜燃油车的历史时点尚未到来。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智驾君测试过一台二线新势力电动车,开着暖气正常行驶30公里后,续航里程已经下降了90公里,而如果没有家用充电桩,在外2元一度电的充电桩,最终核算下来,电动车不仅体验依然有瑕疵,实际每公里的花费已经超过百万级别多数3.0T?6缸车型。

在当前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之际,电动车的使用感受距离燃油车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无论在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还是远行。

而理想ONE这样的增程式电动车之所以销量增势超越蔚来、小鹏,其中的原因少不了,因为电动车在续航和充里便捷性方面的短板。

昨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朋友圈将丰田章男的言论称为诺基亚的翻版被引多人引用。

事实上这对于丰田章男并不公平。

诺基亚在2014年4月被微软收购,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在同意公司被收购后说道:“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诺基亚被称为不与时俱进被淘汰的典型。

但丰田远比诺基亚积淀深厚,在世界汽车市场依然并将持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电动车真的环保吗?

下面回到丰田章男的批评,电动汽车真的环保吗?

第一个这样问的不是丰田章男,但在电动车已被世界汽车产业巨头确立为未来趋势的大背景下,丰田章男的再次发问并非一根筋。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中国汽车低碳行动》报告,并且整理了在15万公里用车周期内,各个车型碳减排效益。

由报告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市面上的三种驱动类型的汽车,其中每类车型都标明了基准值和实测值,可以看到大部分车型还都是低于排放基准值的。

这份报告中,其中部分纯电动车型,比调查中的许多燃油车都要高出不少,所以电动车就是环保的代名词,在这里貌似并不成立。

并且包括丰田、本田混动在内的车型,碳排放要比很多纯电车型的一半还要少。

电动车虽然在使用过程中节能,但在电池生产、电量生产、车辆报废上,电动车产生的碳排放都是要高于燃油车,并且电池在回收的同时,还要保证不对环境产生污染。

宏观来看纯电动车的碳减排与燃油车差距微乎其微。

虽然电动车开车过程没有产生碳排放,但电动车使用的电是有碳排放的。

目前中国的华东电网只有不到1/3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而在北方地区还主要是煤电厂。我们以华东电厂为例,一度电大约为0.928KG碳排放。

按照《电动汽车的排放账本》目前大部分电动车的碳排放为60g/Km?~?100g/Km.?虽然还是低于燃油车,但目前高效能的小型燃油车的碳排放已经达到100g/km左右。如果只是比较经济型等级的轿车,电动车与燃油车的碳排放对比只是节余不到40g/km,而大部分都在30g/km以内。

如果用制造过程多出的4.5吨碳排放,电动汽车至少要开11万公里才能补回这个差值。而这相当于普通家庭10年左右的里程。

因此电动车环保,仅仅是将碳排放从使用的环节,转移到生产和能源的环节中,在多数国家仍然以煤炭发电的背景下,电动车环保仍然是个伪命题。

回到日本市场,日本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停止了核能的扩大开发,日本电力来源当前正回归到以煤碳和天然气为主。

短期内单就电力市场而言,实现碳中和就面临巨大的困难。

丰田在我国多种技术路线与合作

与当下日本的情况不同,作为混合动力的普及率已经极高的日本社会而言,如果说2035年禁售燃油车还有其一定的实施先决条件,那近期我国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则完全是因地制宜,依据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依据《技术路线图2.0》,我国到2025年,2030年混合动力占比将分别达到50%以上、75%以上,到2035年达到100%。而原先的1.0版本提出是到2025年,2030年混合动力占别提升至20%、25%;这一份额比例的调整,意味着在未来15年间,我国汽车产业将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各个车企也会加大对混合动力的研发和投入。

对于丰田汽车而言,中国基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所作出的调整,既是一大产业利好也是很好的产业投入机遇。

此前已有确切消息证实,丰田汽车目前已决定向广汽集团提供混合动力技术支持,这是丰田首次将其核心的混合动力技术提供给外国公司。目前开发和供应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日本公司BluE?Nexus已和广汽集团达成技术转让协议。BluE?Nexus由丰田、电装(Denso)和Aisin?Seiki合资成立。

报道称,BluE?Nexus还同意向吉利汽车提供这项技术。

作为全球最早踏入替代能源领域的汽车厂商之一,丰田在混动技术方面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自19年推出普锐斯以来,其混合动力车型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超过1500万辆,同时保持了电池零事故的纪录。

丰田汽车除了成熟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之外,还包括了氢燃料电池与固态电池的预研。相比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丰田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持续投入,更像是一种技术占位;而对于没有液态电解质,不需要冷却模块固态电池研发,据在?2019?年的一次分析指出,丰田至少拥有?233?项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几乎是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的三倍。

也就是说,基于新能源汽车路线实现的三大路径,丰田都有足够的家底可以拿出来与全球企业分享,但至关重要的是,丰田作为企业动物在考虑技术演进时,必须考虑全球不同市场在技术演进时对其市场份额的冲击。

据丰田的规划,到2025年,丰田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550万辆,其中包括450万辆混动车、100万辆纯电动车以及氢燃料车。

虽然丰田电动化步伐明显加快,但其更大优势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领域,而在纯电动市场布局稍微缓慢,不过其正在提速补上短板,2020年在中国率先推丰田C-HR、奕泽、雷克萨斯UX等车型纯电动车,而到2025年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0款电动新车型。

丰田并不是电动化的拒绝者。

对于丰田章男言论的合理评论是,他反对激进盲目的全面纯电动化。

当前丰田汽车产销量仍然占据世界第一,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却纷纷将筹码扔给了特斯拉等电动车企。

需要指出的是资本市场是狂热的、势力的,但也是短视的。

尤其在今年特斯拉的高估值是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在巨大的财富效应面前已让纯电动化成为汽车动力路线的唯一答案

为了节能排放以及保护环境,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发布禁止传统燃油车销售的时间表,这对丰田、大众等传统燃油车巨头而言无疑将面对巨大的压力,而各国事实上应该给他们发出自己声音地机会,理性地设定汽车产业政策。

但就目前的趋势来讲,过快的推进纯粹的电动化是不利于消费者,也不利于行业,理想ONE的增程式电动车,又或者是微型车五菱宏光EV的热卖,也从侧面印证了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示解,价格偏贵性价比不高是事实。

行文至此,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智驾君是汽车产业电动化的支持者,也是鼓吹者,但我们更鲜明的标签是电动汽车的市场派,即给消费者选择的权利,让市场选择推动汽车电动化。

对于电动车碳排放高的观点如果放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放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维度,电动汽车必然拥有巨大优势。

这就是只有市场上拥有庞大的电动汽车才能为我国风能、太阳能电力找到出口并一道与电动汽车组成一道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又一道能源互联网。

这是人类从化石燃料过渡到清洁能源的关键一步,而这皆有赖于电动汽车市场的成熟。

但在电动汽车市场真正成熟之前,无论是政策还是投资者还是入局中人都要有耐心。

过于激进的转型,即便丰田这样的巨头都担心巨大的沉没成本无法承担,对于中国刚刚有起色的自主品牌同样如是。

可喜是我国智库今年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将混动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今年中国市场混动车型的增量事实上更大电动汽车之上。

而事实上,纯粹的燃油车正在退出历史舞台,48V混动技术正在普及化,电与油正进入技术交融的时刻。

而世界汽车市场需要珍视丰田章男的呼声。

这是一位汽车人基于汽车产业,基于市场现实发出的客观的声音。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任何激进之举都可能伤害到看似坚不可催的巨头。

这对我们也是一个警醒:当你真的爱她,不要把所有的糖果都给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日本的汽车工业起步晚晚落后于欧美,它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形尺寸大,排量大的汽车销量急剧下降,而外形小巧,经济省油的日本小型汽车则广受欢迎,正是凭着小型汽车,在1980年日本汽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汽车市场形成日欧美三足鼎立的局势。日本轿车善于模仿,在世界上只有日本人能够把模仿的车子卖到被模仿国,而且比前者卖的还好。日系轿车的优点是外观细腻优雅,操控性能好,极具性价比。另外,日系轿车更新换代快,注重整体设计,个项指标平均,外形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很多人喜欢把欧系车和日系车相比较,但我觉得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不同,车辆设计的方针也不同,很难说谁优谁劣。比如日本车给人感觉不坚固,但车头钢架结构部分不一定越坚固越好,当车辆被撞击后能迅速变形吸收冲击能量最好。在欧美地区,日本车的返修率和顾客满意度远高于欧美系轿车。2003年丰田公司在美国市场,更是在单一车型销量上超过美国本土的福特汽车公司,位居第二。这也难怪,日系的轿车它的动力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都非常出众,价格又不昂贵,所以很受欢迎。在欧美市场的日系轿车经济实用,装备齐全,所以物有所值。

一)丰田汽车公司(TOYOTA),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 创立于1933年,年产汽车近600万辆,其中出口近50%以上,并控股日本汽车公司和日野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早,在80-90年代的国内进口车市场独占鳌头,、花冠、佳美等品牌在当时大行其道。在8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为了发展轿车项目寻求合资的时候,丰田仍坚持着“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原则,迟迟不愿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其下属的日本汽车公司在1986年率先与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合作,共同生产的天津夏利汽车在整个90在近年代几乎成为出租车的代名词,最近几年,由于新车型的增多,夏利在价格上已无优势可言,加上技术及车型过老,而因为夏利2000的失败,导致天津汽车亏损过大,被并入一汽旗下。由于国家对进口车份额的缩小,国产车的崛起,丰田公司终于在中国决定投资办厂。在1998年与四川旅行车制造厂合作成立四川丰田;在2000年与天汽合作成立天津丰田,以生产经济型轿车为主。天汽被一汽合并之后,易名为一汽丰田。据悉今下半年丰田将与广汽合作生产佳美轿车,由此形成南北丰田的局势,凭借其在中国精心打造的2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一旦政策允许,丰田虽时可以把任何一家合作伙伴踢开,自己独掌大局,称霸中国汽车市场。

国内主力车型:(1)威驰。外观时尚,,配置丰富。但所用发动机技术过老,可以看夏利2000的变脸版。

(2)花冠。世界级名车,发动机为丰田的VVT-I发动机,技术先进,车型适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配置丰富。中国版的原型车是台湾版的COROLLA ALTIS,与台湾版相持比,多了许多华而不实的配置,少了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TRC循迹防滑控制系统,BAS刹车系统和EMPS电子动力转向系统

(二)日产汽车公司(NISSAN),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公司,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33。1999年因亏损严重,被迫将36.8%的股权卖给法国雷诺公司。日产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晚,在早期的国内进口车市场,日产的“蓝鸟”,“公爵”的知名度并不亚于其他日本品牌。1993年5月与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合资成立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尼桑皮卡,由于受限行政政策的制约,在当时的市场并不成功。2000年台湾裕隆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生产风神蓝鸟轿车,是日产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又一次试探。风神公司发展飞快,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销售、当年赢利,被业内称为“风神模式”。在2002年6月的新蓝鸟上市仪式上,风神车标被“NISSAN”标识所取代,表明日产正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2003年6月9日投资10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被称为“中国汽车领域里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

国内的主力车型:(1)蓝鸟。外观几经改款,配置在国内的同级别的车中最为丰富,但发动机是日产公司最不成功的一款机型,在中国也已卖了三年,如能换成日产的VQ发动机,最为理想。

(2)阳光。蓝鸟的小改款,发动机做了轻微的改进。

(三)本田汽车公司(HONDA),创立于1948年,早年以生产摩托车为主,现仍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商。1960年开始发展汽车,16年推出第一代“雅阁”(Accord),现已推出第6代,该车在1989年曾登上美国同级轿车销量冠军。本田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个神话,在1998年与广汽合资成立广州本田,在原有标致旧厂房、设备的基础上,只花了10多亿元就达到了12万辆的年产量,投资额只是一般汽车厂家的三分之一。生产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在市场供不应求,改写了奥迪和别克独霸国产中高档车市、主要面向“官车”的局面,开拓了私人市场。2003年1月广州本田新雅阁推出时将价格下调4万,成为中国中高档车市场的狙击手,揭开了中高档车价格大战的序幕。本田在中国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入的同时,它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明显。首先供需严重脱节,市场加价严重,厂家不急于上产能,让市场处于半饱和需求状态,加价现象纯粹是一种商业操作技巧,这样最终会损害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导致市场的丢失。其次本田的售后服务使人感觉差强人意,享受不到“专卖店的待遇”,与其车型在市场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本田的后继产品匮乏,轿车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档,与其它大品牌相比,产品线并不丰富。

国内主力车型:本田雅阁:性价比较理想,车型时尚,发动机配备合理,配置丰富,但其细节上与其身价不成正比。

飞度: 原型的两厢改成三厢后外形一般,车身较轻。

(三)马自达汽车公司(MAZDA)创立于1920年,33.4%的股份为美国福特所有。以生产转子发动机汽车而闻名。这种发动机用微机控制发动机负载状态,环装置,使发动机工作平稳,从而降低油耗自动调整怠速装置和废气再循,减少废气的排出。1992年由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海汽被一汽集团兼并,重组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但一汽很难插手海南马自达的事务,甚至无法分享它的。去年,一汽轿车通过技术引进方式,开始生产马自达M6轿车,市场反映极佳。一汽的意图是最终要将“两个马自达”整合为一。但问题是马自达的母公司美国福特在中国的合资伙伴是长安福特,所以最后的归属问题还很难下结论。

国内主力车车型:(1)福美来。车型大小适中,配置丰富,但车身整体做工粗糙。

(2)马自达M6。获奖车型,外形时尚,整车科技含量高。

(四)三菱汽车工业公司(MITSUBISHI)是日本三菱集团成员之一,10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戴姆勒-克莱斯勒目前拥有三菱汽车34%的股份。三菱在中国的项目比较散乱,方向不明确。)三菱在中国拥有两家发动机厂,并正在为许多中国的整车厂供应发动机。

(五)铃木汽车公司(SUZUKI)成立于1954年,以生产微型汽车为主。铃木也是丰田集团成员,同时通用持有铃木10%的股权。铃木汽车公司是最早与中国汽车公司合作成功的。早在年5月,铃木就与当时的长安机器厂签订技术转让协议,生产的奥拓和羚羊轿车在市场一直反响不错。另一合资项目昌河汽车公司的昌河北斗星也卖得不错

(六)富士重工汽车(SUBARU)前身是一间飞机制造所,1953年更名为富士重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其20%的股份为通用公司拥有。富士汽车在赛车界享有盛誉,1989年1月富士力狮跑车以平均223.345公里的时速,连续奔驰19天,同时刷新了10万公里竞速世界记录,记录保持多年未破。富士以四驱动轿车畅销世界,著名品牌有力狮和翼豹,与中国贵航集团合资生产云雀微型轿车。

综上所述,日本汽车界对中国市场的确态度是明显的“前倨后恭”。 因为日本为了保持在亚洲的技术优势地位,一直倡导“雁形”模式,要做亚洲汽车工业的“领头雁”,并表示要在技术上保持平均领先中国15年。但是当看到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再加上世界汽车市场的萎靡不振,中国市场巨大利益的诱惑,迫使日本汽车界的中国战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抛开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看到日系汽车的中国版本还是有着明显的问题,(销往欧洲的丰田车辆代码最后一位字母是W,北美是A,中东是V,中国是C,在发动机仓内的铭牌上有刻。)例如在中国版的日系汽车上竟是些华丽而不实用的配置,而在底盘和安全系统方面偷工减料,与欧美的日系汽车质量绝对不可同日而语!难怪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系汽车一流产品在国内,二流产品往欧美,三流产品销亚洲,压仓的……高价卖给中国人!!!”我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日本的民族优越性在其生产的汽车上表现的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当然这些与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现状有关,只有当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水平整体提高了,才会迫使它们拿出更好更新的东西来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正如所说的一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标签: #汽车

上一篇特斯拉用的什么音响-特斯拉配的什么音响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