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系统现状-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tamoadmin 0
  1. 2年后,智能刹车会越来越多,不会失灵但会砍掉驾驶乐趣?
  2. 比亚迪研发的国产ESP来了! 解析BSC制动安全控制系统

1.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 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汽车制动系统现状-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我国的ABS现状 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我国 *** 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 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 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3)ABS/ASR与自动巡。

2.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 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我国的ABS现状 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我国 *** 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 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 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

3.汽车ABS 的发展史

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在1950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1968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70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ABS在汽车上的应用。1980年后,电脑控制的ABS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TX3、30X、红彗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用了先进的ABS。到1993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ABS已达46%,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75%的轿车应用ABS。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波许、摩根.戴维斯、海斯.凯尔西、苏麦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ABS,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用了。

随着ABS系统的单价逐渐降低,搭载ABS系统的新车数目于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长的临界点,开始飞快成长,当年Bosch的ABS系统年度销售量首次突破300万套。技术上的突破让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系统首次将原先分离于引擎室(液压驱动组件)与中控台(电子控制组件)内,必须依赖复杂线路连接的设计更改为“两组件整合为一”设计!ABS 2E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舍弃集成电路,改以一个8 k字节运算速度的微处理器(CPU)负责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统,再度写下了新的里程碑。该年保时捷车厂正式宣布全车系都已安装了ABS,3年后(1992年)奔驰车厂也决定紧跟保时捷的脚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统逐渐开始普及于量产车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统,除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外,ABS 5.0装置了运算速度加倍(16 k字节)的处理器,该公司也在同年年中庆祝售出第1000万套ABS系统。

ABS系统大幅度提升刹车稳定性同时缩短刹车所需距离”Robert Bosch GmbH(Bosch公司的全名)董事会成员Wolfgang Drees说。不像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可以透过死亡数目除以数目的比例来分析),属于“防患于未然”的ABS系统较难以真实数据佐证它将多少人从鬼门关前抢回?但据德国保险业协会、汽车安全学会分析了导致严重伤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后的研究显示,60%的死亡交通事故是由于侧面撞车引起的,30%到40%是由于超速行驶、突然转向或操作不当引发的。我们有理由相信ABS及其衍生的ASR与ESP系统大幅度降低紧急状况发生车辆失去控制的机率。NHTSA(北美高速公路安全局)曾估计ABS系统拯救了14563名北美驾驶人的性命!

多数车主都没有遭遇过紧急状况(也希望永远不要),却不能不知道面临关键时刻要如何应对?在紧急情况下踩下刹车时,ABS系统制动分泵会迅速作动,刹车踏板立刻产生异常震动与显著噪音(ABS系统运作中的正常现象),这时你应毫不犹豫地用力将刹车踩死(除非车上拥有EBD刹车力装置,否则大多数驾驶者的刹车力量都不足),另外ABS能防止紧急刹车时的车轮抱死现象、所以前轮仍可控制车身方向。驾驶者应边刹车边打方向进行紧急避险,以向左侧避让路中障碍物为例,应大力踏下刹车踏板、迅速向左转动方向盘90度,向右回轮180度,最后再向左回90度。最后要提的是ABS系统依赖精密的车轮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发生抱死情况?平时要经常保持在各个车轮上的传感器的清洁,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别是磁铁性物质粘附在其表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传感器失效或输入错误信号而影响ABS系统正常运作。行车前应经常注意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如发现闪烁或长亮,ABS系统可能已经故障(尤其是早期系统),应该尽快到维修厂排除故障。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4.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

ABS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许多家公司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ABS系统向高性价比的方向发展。有的公司对ABS进行了结构简化和系统优化,推出了经济型的ABS装置;有的企业推出了适用于轻型货车和客货两用汽车的后轮ABS或四轮ABS系统。这些努力都为ABS的迅速普及创造了条件。ABS系统被认为是汽车上用安全带以来在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ABS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ABS的发展历史 ABS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尼龙66树脂虽然早在1939年就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但当时它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直到50年代才突破纯纤维传统用途,经过成型加工制造塑料。ABS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在50年代后期聚甲醛和聚碳酸酯开发成功之后,它们的出现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由于聚甲醛的高结晶性,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从而首次使塑料作为能替代金属的材料而跻身于结构材料的行列。以后随着共聚甲醛的开发成功以及螺杆式注射成型机的普及,进一步确立ABS在材料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而聚碳酸酯则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透明ABS,应用广泛,是发展最快的ABS之一,在ABS领域,其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聚酰胺而居第二位。

2年后,智能刹车会越来越多,不会失灵但会砍掉驾驶乐趣?

作为汽车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制动防抱死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如今早已是普及型配置。这项重要且可靠的安全措施,于上世纪90年代来到中国。那时,很多搭载ABS系统的车型,都会将这一配置当作卖点来展示。然而,ABS系统其实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设计、研发测试过程,才最终普及到汽车领域中。

本文梳理了车用ABS系统研发和应用的时间线,让大家清晰地了解这项汽车安全技术的前世今生。

ABS源自航空领域

20世纪初,飞机刚刚诞生。那时的飞机在着陆时,需要飞行员取“临界制动(Threshold Braking)”的操作来减速。飞行员必须在机轮出现抱死前尽可能全力制动,并通过主观判断,在机轮即将被抱死的瞬间减轻制动力,以此保持机轮不被抱死。光是看文字描述,就能感到当时飞机降落的制动操作难度。

1929年,法国机械工程师Gabriel Voisin为当时的飞机设计了一款机械式防抱死制动器,帮助飞行员告别了高难度的“临界制动”操作。其工作方式为,当机轮被制动抱死的瞬间,与机轮同轴的质量飞轮会随惯性继续旋转。飞轮转过一定角度后,其上的触点会打开一个阀门,改变制动液流向,暂时不驱动制动分泵活塞,使制动力短暂消失。这项设计很大程度地降低了飞机着陆的难度,使飞行更安全。

初步下探到汽车应用

早在1936年,梅赛德斯-奔驰便与合作伙伴一同研发适用于汽车的ABS系统。他们努力工作了20年,初步开发出了防止车轮抱死的技术。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ABS都还是飞机的专享配置。

首先配备机械式ABS的Jensen FF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少数运动型汽车开始使用名为Maxaret的机械式ABS,该系统由英国道路研究实验室和邓禄普公司共同研发。其工作方式,与前文提到的飞机起落架用ABS大致相同。但由于该装置成本很高且体积过大,因此无法得到推广。

老牌车企帮助ABS实现普及

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福特集团开始为雷鸟和林肯大陆车型配备后轮ABS系统,这是ABS首次出现在美系车上。尽管上述早期的开发和应用仅是尝试,但不可否认,福特、梅赛德斯-奔驰、邓禄普等企业,以及英国道路研究实验室都对ABS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梅赛德斯-奔驰用S级轿车测试电控四轮ABS系统

18年,在持续研发40余年后,梅赛德斯-奔驰终于将电控四轮ABS系统应用到了奔驰S级(W116)旗舰轿车上。而宝马公司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将电控液压ABS系统装到了他们的K100摩托车上。至此,由机电、液力联动的现代化ABS系统逐渐定型,并开始普及到道路交通的应用中。

当下ABS的功能已越发强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控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ABS系统已成为车企和消费者心中的标准配置,市场上也早已不再有把ABS当作卖点的商品车。

ABS可以实现多种驾驶和主动安全功能 ABS可以实现多种驾驶和主动安全功能

作为成熟的电控制动系统,当今的ABS已经能根据需要主动为某个或某几个车轮减速,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诸如牵引力控制TC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车身稳定控制ESC,全速域巡航控制ACC,以及自动紧急制动AEB等丰富的驾驶和主动安全功能。

比亚迪研发的国产ESP来了! 解析BSC制动安全控制系统

关于汽车的线控技术,已经越来越多,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上海车展,汽车零部件国际大厂布雷博,带来了自己的线控刹车系统SENSIFY。这套系统最快的装车时间点,是在2025年的时候;这套系统的亮相,我们也等了接近有2年的时间,最早的方案是在2021年公布的。

这套刹车系统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之后的汽车市场发展,能预见的是智能的、新能源的。现在的新能源车,智能驾驶卡在了L2级别,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少了“线控”技术的支持;线控技术,又可以实现线控底盘、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等,所以,想要迎来智能汽车的完全智能,线控技术必不可少。

布雷博这套线控制动,怎么实现的?又能提供什么样的功能?

线控制动,实现起来不算麻烦

具化到硬件产品上,布雷博这套SENSIFY线控制动系统,结合了布雷博现有的刹车卡钳、制动盘和摩擦材料等产品,新加入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才组成了这套线控制动的配置。也就是用软件、预测算法和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制动系统更精准的控制。

即便布雷博现在宣称自己发布的将会是一套线控制动系统,但,线控制动也分为EHB和EMB这两个大类。可能是各种法规的限制,布雷博的SENSIFY这套系统,没有做的特别激进,例如它保留了其中通过电机驱动原有的液压系统(液压管路)实现制动的工作逻辑,这就是EHB。

原理是,电信号驱动液压装置再实现制动。

而这套EHB在线控的层面,实现的不够彻底,中间还是需要一套完善的液压管路才能使得四个车轮产生制动力。那,这也是因为技术难题没有被攻克,所以现阶段拿得出手的成熟的线控制动解决方案,还得把液压系统和管路这些全部保留下来。

那么,发展到EMB之后,省去的则是一整套液压泵、制动液、还有液压管路,整个制动系统将会被定义为“干式制动”,毕竟没有液压系统的参与了。而电信号直接通过传感器,直接控制轮侧电机制动器,好处是制动的效果会更加灵敏和精准,这才是是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系统。

简单了解了一下布雷博的新品,其实不难发现一个发展规则——精简。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之后,这套系统的零部件相比传统制动来讲,已经极大的简化了系统结构,后期整套制动液系统直接移除。

在移除繁杂的管路之后,让它得到了一个核心的优势,能够灵活布局和广泛应用,能完美适配线控底盘这种产品。然后,还能根据各个车企、车型的不同,让硬件灵活组装,实现小型车到超跑的全覆盖;其实也好理解,就根据性能需求组装刹车盘、刹车片的硬件就好,分配制动力的那套核心零件不变就行。

可以说实现起来从结构层面来看,不难,难的是在数据收集之后怎么做出最快、最准的决策并施加给车轮的制动,这一点非常难,而且作为供应商大厂,要适配各种不同的车型,怎么调校适配不同的车型,仍然需要较长的验证周期

另外,一个问题关于可靠性,发展到后期EMB之后没有了液压装置,电信号传输遇到故障的话,这套线控制动的故障率是否会高于传统制动系统?还是一个有待验证的问题。

线控刹车,能改变驾驶质感?

这套线控制动系统,可以通过独立车轮分布的制动方案,以及车辆控制功能的高度集成,实时管控不同车轮的制动力矩分配。这功能要是放到后期的EMB阶段实现起来很容易,现阶段实现起来,液压管路的分配上还得花些时间怎么才能办到四个车轮的制动力“区别对待”。

举个例子,当车辆在半干半湿的低摩擦路面较高车速过弯,传统制动系统在重刹之后,很可能出现单边或单只车轮抱死的情况,然后ABS这类系统介入,如果没挽救回来的话失控、钟摆等等情况就会出现。

而这套线控制动系统,理论上,会在你踩下刹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通过收通过车辆收集到的路面、车身姿态的信息,对四个车轮制动进行计算后的合理分配,能够防止轮胎突破抓地力的极限,能让车辆保持自然的行驶轨迹,降低突***况的发生(也不能完全避免)。

以上,是理想的使用工况。

说实话,我们现在能接触到的线控产品少之又少。例如线控转向、制动,甚至线控底盘技术,市面上有,但我们能摸到的极少。消费者对于这些产品的概念只停留在字面上,真实的感受仍然是模糊的。

对于线控制动我目前还抱有一个担心。之前在体验过一台拥有线控转向系统的车型时(法规限制,封闭路段内体验),转向手感和传统机械转向有着较大的区别,整台车的转向感觉非常飘,在试驾过一段时间之后,能细微的感觉出这台车的线控转向系统存在一定的时延。

就是说,转动方向盘之后,方向盘因为外力转向发出信号给控制域,之后才是车轮转向,而这整个过程,是有40ms时延的,大概是0.4秒左右。以至于反馈给我的感受,是,转向之后有一个极为短暂的迟滞期,车轮是没有转向反馈的,也就导致了手感上的“飘”。

至于布雷博这套线控制动的话,会不会也有同样的质感?

当然,也会存在时延这种可能性,但目前的保留液压系统和管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制动系统还不完全依赖于电信号的传输和做出制动操作,所以这个延迟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而且有相当大一部分还是靠机械来施加制动力。

但如果在后期完全取消液压系统之后,纯依赖电信号来施加制动力的话,那它的信号传导可要比线控转向的复杂很多,而且要设计四个车轮的制动力分配,时延的问题应当会是这套系统的最大开发难点,如果说有0.4秒的延迟,那对于任何车型来说,都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还有两年时间,这套带有液压系统的线控制动将会量产装车;之后还会有全姿态的线控制动系统出现,可以期待一下。而且与国产新能源车合作的几率很大,尤其是那些不爱自研又喜欢高科技的品牌,而且这套技术能给底盘减轻相当大的负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原创?汽车工业发展了100多年,制动系统也随着技术革新一直在变化。从传统燃油车的机械液压制动,到电控液压制动,再到现在的线控液压制动。我们都知道为了制动过程更安全更平稳,车辆会配有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本文就从比亚迪全新一代线控制动系统BSC入手,跟大家聊聊这套”国产ESP”的技术原理,看看比亚迪在新能源车方面是如何做制动系统的。全文约2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读完你就会对动能回收和制动安全有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制动效率更高,行驶更平稳,比亚迪自主研发了一套线控制动系统——BSC制动安全控制系统。?

传统燃油车的制动系统

我们一般都了解,传统燃油车的制动系统会用电子真空泵EVP系统,其中包括电动真空泵、制动主缸、传感器、ESP、线束和管路。

比亚迪BSC制动系统

比亚迪将其全部高度集成为“ONEBOX”液压制动产品,并命名为弗迪动力制动安全控制系统(FinDreams Powertrain Braking Safety Control System;全文简称BSC)

“ONEBOX”系统方案使得制动系统高度集成化,将传统的电子真空泵EVP系统六大零部件综合为一个,大大减少了体积和重量,为前舱空间留出更多位置。

比亚迪BSC系统由主缸、储液壶、液压单元组件、电机、活塞泵、电控单元、模拟器以及电路版等零部件组成。整体的长宽高才180*200*230mm,总成质量仅6.5kg,具有体积紧凑、重量轻的特征。

据悉,BSC项目于2014年成立,在2019年开发2.0产品,并在今年6月正式量产,量产后第一个搭载在e平台3.0的首款纯电动车——海豚。

正如大家所见,诞生于e平台3.0的新车均用长轴距、短前悬短后悬的设计,前舱空间都比较小,“ONEBOX”系统方案正适合应用在新车上。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BSC的优势:

1、 更短制动距离。

BSC 2.0 硬件用 600W 的大功率电机,转速大 9000rpm/min,可在 140ms 内建立最大制动力,响应迅速、建压压强大,相比传统燃油车的制动响应速度提升4倍以上,制动距离明显缩短,BSC能将百公里制动距离缩短3-5米。

2、 系统更安全。

BSC为车辆在静止时提供基础制动力为10MPa,行车时最大允许制动力15MPa,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系统施加最大制动力为18MPa,实现快速停车、躲避危险,系统能产生的机械制动减速度达4.88m/s2以上,是法规要求的两倍。

3、 踏板感优越。

BSC可提供定制化的驾驶感受,可以设定不同的“刹车脚感”,从舒适制动到运动感更强的制动体验都可以个性化选择。

4、 更舒适的空间布置。

BSC可继承 EPB 控制器及间接式胎压监测,体积也较小,同时减少了整车布置难度;

5、 整车更节能。

BSC系统优先电机制动,以液压制动作补偿,电液平衡减速度可达0.5g,百公里能量回收提升0.5kWh以上,带来高效的能量回收,增加续航里程的体验。BSC 2.0 在 WLTC 工况测试下,能有效提高续航里程 20%。

回到实际应用中,海豚开起来能有较低的能耗水平,线性、灵敏的制动感受,还有同级别优越的乘用空间,这里也有BSC的一份功劳。

谈及未来的发展,弗迪动力透露到,BSC第二代产品(BSC+RC)/( BSR+ESC),支持冗余制动,并将应用在L3等级以上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中。

在自动驾驶当中,这套BSC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继续来深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据介绍,这套BSC系统用了全解耦的线控制动设计,以实现高效、安全、智能的设计目标。

首先触发制动信号的源自踏板位移监测或主动安全场景驱动。即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或者是驾驶系统主动发出制动的信号,都会将制动信号传到ECU控制器,进而对制动需求进行计算。

BSC系统用伺服电机驱动活塞泵来快速建压,可在 140ms 内建立最大制动力,以实现快速停车、躲避危险的目标。

此外,即便制动踏板没有动作,ECU也能通过控制活塞泵建压实现主动建压功能。

在结构层面来说,BSC系统是通过行星齿轮和滚珠丝杠配合,把无刷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成线性运动,从而推动活塞,建立压力。

通过压力传感器和电机角度传感器实现闭环控制,并且通过轮缸增压阀和泄压控制来实现不同的ABS/TCS/VSC等功能。

因此,BSC系统能给整车带来灵活多功能的配置方案,譬如像是ABS、EBD、TCS、VDC等等基础功能;也可以实现HDC陡坡缓降、AVH自动驻车等制动功能;最后是与主动安全功能相关的AEB主动刹车功能和ACC自适应巡航功能都能通过它来实现。

总结:使用了BSC制动安全控制系统后,电动车就能大大缩短紧急制动距离,增加动能回收的效率,并且改善刹车脚感,做到刹得狠且刹得稳。

诞生于e平台3.0的新车都会用上BSC系统,届时那一台“零百加速”2.9秒的电动车就是这样做到加速快,还刹得住的。

关于比亚迪新车更多的技术解读,敬请关注我的易车号:梁倨铭。

标签: #制动

上一篇松江汽车内饰清洗-江阴汽车内饰清洗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